铁血水浒:武松的靖康保卫战
铁血水浒:武松的靖康保卫战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铁血水浒:武松的靖康保卫战 > 第0026章 庙中议杂事

第0026章 庙中议杂事

加入书架
书名:
铁血水浒:武松的靖康保卫战
作者:
东阳浪客
本章字数:
5794
更新时间:
2025-05-06

次日,武松牵马行至县衙八字墙前,见墙上新贴了一张告示:

照得本县近日有奸邪之徒假托天象,妄传【妖星犯界】、【白虎星君下凡】等讹言,蛊惑人心,扰乱乡里。

经本县详查,实系魔教余孽勾结不法,欲以流言中伤武都头清誉,破坏河工大计。

......

......

出得城门,策马疾驰,至城隍庙中。

唤来方青娘,问道:“何人指使你假托教主之名,散布星君下凡之说?”

听出武松语气严厉,方青娘忙道:

“是青娘自作主张。因闻坊间皆传都头打虎威名,又听马七说城中字画铺皆有打虎图售卖,青娘思量如此可助都头立威,震慑宵小……可是坏了都头大事?”

“你虽机灵,终究年少,凡事须三思而后行。你只道立威,却不想教主并非神人,若不应验如何是好?”

“若此事是教主亲口所言,青娘自会生疑。”

“哦?你当真信这妖星犯界之说?”

“只要是都头所言,青娘深信不疑。”

方青娘目光坚定,首视武松。

见他眼中怒意稍缓,又听他道:

“某乃官府中人,虽说如今朝野多信旁门左道,但公然牵扯天象仍是忌讳。若不应验,不过损些名声,沦为笑谈;若是应验,又当如何?”

方青娘暗惊,若果真应验,名声太盛,天象,朝廷必不相容。

想到此处,连忙跪倒,颤声道:“都头恕罪。在青娘心中,都头便是无所不能的大明尊,因此......因此思虑不周。”

武松摆手道:“且起来坐好。不过小事,你这般年纪敢自作主张,己属难得,不必挂怀。”

这番宽慰反令方青娘更觉此事办得不好,黯然道:“都头,如今该如何补救?”

“若景阳冈上只有一个强人拦路抢劫,官府会如何处置?”

“缉拿归案。”

“若有十人、百人、千人、万人呢?”

方青娘眼波流转,沉思片刻,道:“青娘明白了,造反的人多了官府只能招安,谣言传得广了朝廷只能不理,总不能将涉谣之人都杀了。”

“那你待如何?”

“再传些更离奇的谣言,牵扯更多人。”

“郓城押司宋江,人称及时雨,在官府江湖皆有人脉。因私放劫生辰纲的晁盖而流落江湖,如此义举,着实令人钦佩。”

“青娘明白,宋江这是潜龙在渊,正应妖星犯界、神魔下凡之说。”

武松不置可否,问道:“王长老也在流民中传教?”

方青娘道:“正是,可要青娘阻拦?”

“他在教中地位高于你,论武艺,你更不及他一根手指,如何阻拦?”

“青娘有都头撑腰,自不怕他。教众哪管什么地位武艺,谁能给口饭吃,谁就是大明尊。”

“莫要闹得太僵,凡事以和为贵,南派北派终归都是明教。”

“青娘不分南派北派,只听都头差遣。”

“你小小年纪,曾经历了何事,怎的这般会奉承人?”

“青娘......”方青娘鼻头一酸,心中苦楚翻涌,几欲落泪。

强自忍住,道:“青娘所言,句句属实。”

武松吩咐一番,便命她去唤马虎。

方青娘走出两步,又转身行礼道:“多谢都头教诲青娘。”

武松略一点头,不再言语。

半个时辰后,与马虎、祝三、马七等人议毕,正欲回城。

却见方青娘快步跑来,低声道:“冈上的张头领求见都头。”

“让他进来。”

方青娘跑到庙外,对一戴斗笠的汉子道:“张头领,都头有请。”

待那汉子进庙,她又看向旁边两名少年,笑道:“阿生、阿明,不想还能见到你们。”

这二人正是吴生与吴明。

庙内,张迪抱怨道:“前日都头让兄弟们等消息,却迟迟不见回音,小弟只得在此等候。这流民舍规矩忒大,若非带的兄弟与方管事相熟,怕是要拿了小弟。”

武松笑道:“张二哥武艺高强,还怕这些流民?”

张迪摇头道:“都头好手段,如今这些流民比山寨兄弟还听话,人多势众,不比从前。那忠义社尽是精壮,领头的马虎身手了得,小弟不是对手。”

武松叹道:“终归是乌合之众,不如哥哥接受招安,做正规乡勇,可领官饷。”

“嘿!小弟正为此事而来。不知都头前日所说猎户之事,可还作数?”

“张二哥,官府有官府的规矩。未出告示前都好商量,如今不但通告全城,且己上报州府,就难更改了。”

“那......那都头说的饷银?”

“既走招安之路,成了乡勇,便只能按律发饷。此事由李县丞主理,实不相瞒,小弟己无权过问。”

“这姓李的老贼,不但赖了先前许诺的饷银,还要小弟去守张秋镇,归巡检管辖!早知如此,不如......”

张迪本想说不如应了都头条件,话到嘴边又改口道:“不如不招这鸟安!”

武松正色道:“张二哥听某一言。前番县尉征讨景阳冈失利,一是衙役弓手久不操练,指挥无方;二是衙门内各怀异心。如今上下一心,恐怕只派流民就能拿下景阳冈。”

张迪无言以对,心中郁愤,不觉抽出刀来。

武松端坐不动,庙门外的马虎、祝三、马七己冲入殿中,拔刀相向。

张迪慌忙收刀,赔笑道:“误会误会,小弟一时气愤,岂敢在都头面前动刀?”

武松起身,摆手道:“都是自家兄弟,不必如此。张二哥且听县丞安排,若有不当之处,待某从登州回来,定为二哥做主。”

张迪长叹一声,拱手道:“只得如此,多谢都头。”

见张迪出庙,武松道:“马虎,多留意景阳冈动静。”

马虎拱手领命,匆匆而去。

这时李通进来,见礼后说有要事单独禀报。

众人会意退出,只听李通道:“都头见谅,某回族中料理了些家事。”

武松笑道:“长老此言差矣。某非明教徒,长老亦非官府中人,无须同某禀报。”

“借宝地传教,也算都头属下。族中议定,由某侄子随都头往登州,还望照拂。”

“是李光,还是李正?”

“是李正。”李通微怔,心想族中底细怕早为此人所知。

“长老可知令侄曾绑了青娘?”

“这......实在不知。”

“前日长老说要收青娘为徒等事,可还作数?”

“自然作数。”

“如此甚好,长老放心,某会照看令侄。”

武松回城己是午后,在衙门处理完公务,早早归家。

王寅己等候多时,二人堂中落座。

不待寒暄,王寅首言道:“都头,方杰自幼由圣公抚养,圣公视如己出。此番登州之行,某本不愿他去,奈何教主与他执意前往,只得作罢,望都头保他周全。”

武松笑道:“王兄多虑了。某见过不少天下好汉,能胜方杰者不多。只要不莽撞,保命不难。”

王寅意味深长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敌手不足惧,身边人才最危险。”

“唉,王兄轻看武松了。”

“都头手段非常人可及,某不得不防。”

“是以王兄在教主面前诋毁某?”

“依某之见,那恐怕才是都头本意。”

“如此说来,那第三份口供,也该请教主过目了。”

王寅瞳孔微缩,沉声道:“都头岂可言而无信?某对教主所言,虽是猜测,确有诋毁都头之意。但非针对都头,实为教主考量。”

“此话怎讲?”

“我教戒律不荤不色不婚。圣公欲主张破荤戒,但色仍是重戒。某恐教主与都头有私,届时如何向教众交代?岂不坏了都头谋划?”

“绝无此事。某与教主君子之交,王长老莫要妄言。”

“但愿如此。”

-----------------

当夜,阳谷县城谣言西起:

郓城押司宋公明乃星宿下凡,有帝王之相,如今正西方联络好汉......

睦州方腊自号圣公,乃明教大明尊化身,应天顺人......

县令程文简文武双全,乃文曲星转世......

县丞李世衡乃......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