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这等事情,老身我可做不得主!”
贾母笑呵呵的看着两人,心中却是泛起了一丝狐疑,
王子腾此举让她一时间也有些看不懂了,要说在军中的权势,王子腾如今乃是京营节度使,又得天子倚重,哪里需要让自家儿子跟着一个外人?
再者说了,贾璘的事情,她原本也做不得主。
闻言,王家兄弟二人尴尬的笑了笑,却是也没有再多言。
这种事情大家都是点到为止的,若是人家愿意帮忙,自然不必多说,但是眼下看来,贾家恐怕也不大愿意……
“父亲说贾世兄深得圣眷,将来必然是封侯拜相的人物,咱们几家将来说不得还要依仗于他……”
王存笑了笑缓缓出声说道。
此言一出,众人都是忍不住对视了一眼,这话方才贾母也曾说过。
只是如今从一个外人口中听的这话,感触自然又有些不同,尤其是王夫人与薛姨妈听到自家兄长对贾璘赞誉如此之高。
心中顿时有些复杂起来,两人在贾府能够有如此地位,大部分都是娘家兄长的功劳。
如今王子腾对贾璘如此夸赞,更是想让自家儿子跟着对方混,一时间让王夫人心态有些崩溃!
莫非连兄长的权势,都要忌惮贾璘不成?
宫里的元春这般说倒也就罢了,如今连王子腾都是如此说,莫非此子真就那般厉害?
“王公夸赞了,不过是个少年郎,受不得如此赞誉!”
贾母嘴上这般说着,心中却是乐开了花,
贾璘虽然不是嫡系,但如今已经是贾家牌面一般的人物,王子腾当着她的面夸赞她贾家的人,她心中如何不高兴。
不过很快她又想到了另外一层,王子腾今日派了两个儿子过来,多半也是有着别的用意的,就如王家兄弟方才说的那般。
随着贾璘权势的上升,将来总是要用人,用谁不是用?同为开国一脉的子弟,这不是现场的力量?
在这个时代,还有什么比宗族力量更为可靠?
可相比起开国一脉的几家,他们荣国府才是与贾璘同宗同源的,与其提携他们,为何不提携贾家的后辈?
一想到此,贾母瞬间念头通达起来,倒也没有了与两个后辈寒暄的心思,随意嘱咐了几句,留着两人用午饭后,随即便吩咐鸳鸯道:“你去一趟伯爵府里,且去看看可卿她们……让她们莫要担心!”
“还有玉儿、让她得闲了,也来家里坐坐!”
“是!”
鸳鸯闻言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情知贾母是有些想念林姑娘了。
自打林姑娘嫁到伯爵府之后,就再没有回过府里,老太太多半是想念的紧。
而此时,伯爵府内。
秦可卿正与史湘云,尤二姐等一众女眷们,聚在一处。
焦急的等待着,直到一名仆从快步从屋外跑进来,禀报道:“回大奶奶话,大爷派人打了口信报平安,让奶奶和姨太太莫要担心!”
此言一出,秦可卿玉容微展,尤二姐,湘云,晴雯金钗等人也都纷纷松了口气。
爷们在外头打仗,女眷在家中哪有不担心的。
如今听到仆人报信,众人顿时放下心来,紧接着便又询问起外头守城的情况来。
“大奶奶,荣府的鸳鸯姑娘来了!”
就在这时,一名女嬷嬷进来禀报道。
闻言,秦可卿微微一怔,湘云几个却是露出了笑意,鸳鸯在贾府之中,与她们的关系极好,如今她来了,多半是得了贾母的吩咐。
“快让鸳鸯姑娘进来!”
“是!”
女嬷嬷应了一声,随即出去迎人,不多时便见到鸳鸯身着绿色长裙,手持丝巾缓缓走了进来,先是给秦可卿见礼,随即又笑着与众人打招呼。
“你可来了,快些坐下!”
史湘云性情豁达,见到鸳鸯也会极为高兴,招呼她坐下,又出声问道:“可是老太太让你来的?”
鸳鸯笑着打量了她一眼,面前的史大姑娘似乎愈发开朗成熟一些。
丰盈有致的身段,整个人面色红润,满是喜色。可见在这伯爵府里过的极为不错,鸳鸯心中闪过种种念头,也为史湘云感到高兴。
“老太太说多日未见着璘大奶奶和史姑娘了,有些想念,说让大奶奶和姑娘得闲了,多去府里走走……”
鸳鸯笑眯眯的说着,眼神却是瞥了一眼屋内,没有见着林黛玉的踪影。
便将到嘴的话咽了下来,她素来知道林黛玉的性子,此刻不在这里,多半是与秦可卿还不相熟。
“有劳老太太挂念,鸳鸯姑娘替我转告老太太,等夫君回来,我们定然一同去给老太太请安!”
秦可卿闻言含笑着说道。贾母是长辈,史湘云又是她的嫡亲侄孙女,该有的礼数还是要的。
听到秦可卿提到贾璘,鸳鸯眼珠微转,笑着说道:“今儿家里还来了客人,说璘大爷大展神威,毫不费力便击退了鞑子骑兵呢!”
她这般说着,也不知有意还是无意,便将王家兄弟来荣国府的事情,透露给了秦可卿。
秦可卿眼明心亮,听到王家兄弟找上贾母,原是想要夫君提携,一时间便不由得露出沉思之色。
倒是一旁的湘云,完全是没有想那么多,上前拉着鸳鸯,询问起了贾府的近况,说着还有些不过瘾。
便拉着鸳鸯要往后院去,两人同秦可卿告辞,便沿着抄手游廊往后边院子走去。
“鸳鸯姐姐你来的正好,我带你去看看林姐姐……”
史湘云一边走一边说,听到她提到林黛玉,鸳鸯微微一愣,眼神中忍不住露出了一丝好奇。她只知道贾璘属于兼祧两脉,所以秦可卿理论上与林黛玉都是正妻。
地位相同,正所谓一山难容二虎,更何况如林姑娘那般性子的人儿。
于是便向史湘云打探起林黛玉与秦可卿的关系来。
史湘云闻言,捂嘴笑了笑,眨巴了下眼睛道:“林姐姐和可卿姐姐可从未闹过,再说了夫君说过,两人以后若是闹了,就让她们一起伺候夫君……”
“哎呀!”
鸳鸯闻言一愣,先是没有反应过来,待到她回过神来,顿时面色羞红,啐了一声湘云道:“呸,你这小小年纪,哪里学来的这些浑话!”
湘云闻言,嬉笑着浑不在意、其实说起来她虽然年纪比鸳鸯小上不少。
但是鸳鸯还未嫁人,也没有经历过男女间的事情。
陡然听她说的这般,一时间鸳鸯脑海中莫名的浮现了出了一股旖旎的画面来。
想到林黛玉与秦可卿两人。一个仙子一般的人儿,另外一个风情万种,若是这两人在一起侍奉。
那画面简直不敢想象……
“你瞧……你定然也想到了……哈哈!”
湘云见鸳鸯脸色绯红,顿时捂嘴笑了起来,鸳鸯被她这一番取笑,脸色自然是越发红了,两人打闹间,很快便来到了林黛玉院子里。
远远望去,一位披着红色斗篷,姿容俏丽的丽人,坐在窗边手上捧着一本书籍静静的看着,两人凝神一看正是宛如仙子一般的林黛玉。
一旁侍候的紫鹃瞧见两人走了进来。
顿时喜上眉梢;“小姐你看,史大姑娘来了!”
听到是湘云来了,林黛玉手指一动,不动声色的将书籍放下,撇撇嘴道:“她来来去去的,哪回不是这样,又有什么稀奇的!”
“啧啧啧,好啊,原来林姐姐不喜欢我……”
史湘云闻言,撅了撅嘴冷哼道:“我还给你带了璘大哥的消息,你若是不想听,我便走了……”
“走,鸳鸯姐姐,我们不理她!”
“哎……”
林黛玉玉容微动,听到她提到贾璘,转瞬又看到了湘云身边站着的鸳鸯,连忙笑着走了出来,打招呼道:“原来是鸳鸯姐姐来了,快快进来坐!”
“哼!”
史湘云朝着林黛玉做了个鬼脸。
鸳鸯却是连忙谦虚一笑:“不敢,林姑娘唤我鸳鸯就行!”
她虽然深得贾母喜爱,但说白了也是个下人。
林黛玉闻言却是莞尔一笑,毫不在意拉着鸳鸯来到里间坐下,又让紫鹃倒了茶,招待一番之后,这才看向一旁的湘云,出声问道:“夫君怎么了……可是有他的消息?”
“哼,你既不给我倒茶,又不欢迎我,我才不和你说呢!”
史湘云哼了一声,转过脸去。
林黛玉见状倒也未恼,连忙笑着让紫鹃给她倒了茶,湘云这才笑嘻嘻的接过茶坐下,眼神左顾右盼的,还拿起了林黛玉方才的看的书瞧了瞧。
林黛玉见状也懒得理她,反而转头看向了鸳鸯,询问起了贾母的近况。
得知贾母也在思念她,林黛玉眼睛顿时一红,擦了擦眼泪哽咽道:“倒是我不孝了,住在的这般近,竟也不知去看望一番外祖母!”
一旁的紫鹃见状,连忙递上手帕给林黛玉擦了擦。
鸳鸯也是出言安慰道:“老太太并未责怪姑娘,只是老太太年纪大了,又是打小看着姑娘长大的,自然会时常想起姑娘来!”
“老太太时常说,姑娘自小在荣国府长大,这荣国府也是姑娘的娘家,史大姑娘也是一样,你们两人随时想来便来,这两家正好也离的近!”
“……”
闻言,林黛玉与史湘云两人更是眼眶一红,相继落下泪来。
“林姐姐,我们过几日去府里看看吧,我有些想她们了……”
湘云嘟了嘟嘴,哽咽着说道,她与林黛玉差不多,打小在荣国府的日子比在史家还要多,也是老太太照料着长大,如今闻得此言,只觉一阵心酸。
林黛玉微微点了点头,史湘云随即又与林黛玉说起了贾璘的事情。
听闻贾璘守住了城,并没有什么危险,林黛玉悬着的一颗心这才放了下来,脸上也多出了几分神采。
“劳烦鸳鸯姐姐照顾好老太太,等过几日我们再去府里看望她老人家!”
“瞧姑娘说的,这本就是我应该做的!”
鸳鸯连忙笑着说道。三人又寒暄了一阵,说了一些往日在府里的趣事,这才离去。
……
而此时,兵部堂口。
一处隐蔽的院子里,十几个兵卒抬着厚重的箱子,来到了众人面前。
贾璘抬头看了一眼院内的众人,这些人都是他从河南带回来的新军将领,在回京之后,新军的五千火枪兵,就已经并入了冯唐的武备营。
随着神京城被围,这些火枪兵也被分散在了各个城门。
眼下看着兵卒抬着厚重的箱子进入院中,众人脸上皆露出了好奇之色。
“大人……这是?”
胡忠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之色,他跟着贾璘从河南调到神京,又经历了一场守城之战,可谓是贾璘的亲信。
贾璘摆了摆手,对着兵卒使了个眼色,兵卒们随即将地上一个个箱子打开。
看到里头的火枪,众人先是一愣,随即却是忽然瞪大了眼睛。
“大人……这火枪枪口不对!”
“是啊,这火枪……比我们此前使用的枪管更长了一些……”
“大人…这是为何?”
眼见手底下众人皆是露出疑惑之色,贾璘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
随即拿起一把改良过后的火铳,按照之前的流程,填弹,瞄准,点火……一气呵成,随着嘭的巨响,远处的目标准备被击中!
众人看到这一幕,顿时面面相觑起来。
唯有胡忠盯着远处被火铳击中的口子,思索了一番后,眼睛一亮,惊呼道:“大人,这火器经过改良,莫非打的更远了?”
眼下正是守城的关键时刻,他相信贾璘不会多此一举,将他们召集起来,必然是有重要的是事情。
而刚才那火铳他也看过了,与之前佛兰送过来的那一批,有着明显的不同,那就是火枪管更长了一些,而且击发的位置也略有改变。
“不错,这些时日我命工匠着将这些火铳进行了一番改良……”
贾璘看了一眼胡忠淡淡的出声解释道。
这段时间他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做,自从隆庆帝没有采纳他对北边布防的消息后,他就已经在那做准备了。五千训练有数的火枪兵,是他唯一的底牌。
之前佛兰的那一批火枪,在面对极端天气的情况,激发起来会有一定难度。
而在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一旦因为火药天气原因出现受潮,那就会出现大问题!
他结合了前世的枪械的基础原理外加工匠们的建议。
将这一批火器枪管和激发装置以及火药配比进行了一些细微的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