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霸主
汉末霸主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汉末霸主 > 第62章 司马氏暗流涌动 董锐察觉设防

第62章 司马氏暗流涌动 董锐察觉设防

加入书架
书名:
汉末霸主
作者:
江湖故人阿豪
本章字数:
3354
更新时间:
2025-06-17

永始二年秋,洛阳城金风肃杀,落叶铺满朱雀大街。司马懿府邸的密室中,烛火摇曳,映照出他与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凝重的面容。案上摆着一份密报,字迹潦草却触目惊心——"董昭借张温案肃清异己,储位之争己成定局"。

"父亲,董昭若登上储君之位,我司马氏再无翻身之日。"司马师按剑而起,眼中闪过寒光,"不如..."

"住口!"司马懿猛地拍案,震得烛泪飞溅,"董锐老谋深算,董彰新丧,此时贸然行事必遭反噬。"他捻着胡须,目光深邃如古井,"但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子元,你即刻联络关中诸将,以抵御异族为名,暗中扩充兵力;子上,你负责在洛阳安插耳目,密切监视董昭与宫中动向。"

司马昭若有所思:"父亲,那郭淮、邓艾等将领手握重兵,且与我司马氏交好,是否..."

"不可操之过急。"司马懿打断道,"董锐虽忙于应对东吴与南中,但对军权把控极严。我们需徐徐图之,待天下有变..."密室中的低语声渐弱,唯有窗外的秋风卷着枯叶,拍打着紧闭的窗棂。

与此同时,太极殿内,董锐正盯着舆图眉头紧锁。北疆异动未平,东吴又在长江沿岸增兵,更让他不安的是,近日收到密报,称司马懿频繁与边关将领通信。"传陈群、刘晔入宫!"他突然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

当两位重臣匆匆赶来时,董锐将密报掷于案上:"二位卿家看看,这司马懿究竟打的什么主意?"陈群拾起密报,脸色微变:"陛下,司马懿久掌兵权,在军中威望日盛。臣以为,需早作防备。"

刘晔却抚须笑道:"陛下不必忧虑。司马懿素有谋略,他与边关将领通信,或许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北疆战事。"

"刘卿家此言差矣。"董锐冷笑,"若只是为了战事,为何不报于朕知晓?"他踱步至殿前,望着暮色中的洛阳城,"传朕旨意,擢升夏侯玄为征西将军,总领关中军事;让曹羲接管淮南防务。另外,在洛阳周边增设禁军,由朕亲自统领。"

董昭得知此事后,立即入宫求见。"陛下,如此大规模地调动将领,恐会引起军中不安。"他委婉进谏,实则担心此举会打乱自己的布局。

董锐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丞相不必多言。朕自有分寸。你且专心筹备储君册立之事。"这句话让董昭心中一喜,却也隐隐不安——父亲对自己虽信任有加,但在军权一事上,始终不肯完全放手。

司马氏很快便得知了朝廷的人事变动。司马昭怒拍桌子:"这分明是针对我们!"司马懿却神色平静:"意料之中。董锐能从乱世中称帝,岂会没有防备?"他铺开地图,指着雍凉一带,"夏侯玄虽有才华,但根基尚浅;曹羲不过是个纨绔子弟。我们只需..."他压低声音,在两个儿子耳边耳语一番,司马师与司马昭对视一眼,均露出了然的微笑。

洛阳城的暗流愈发汹涌。董锐为制衡司马氏,又提拔了一批亲信,如钟会、卫瓘等人,这些年轻官员在朝堂上逐渐形成一股新势力。然而,这也引起了部分老臣的不满,他们认为皇帝此举是在破坏朝中平衡。一时间,朝堂上争论不休,各方势力明争暗斗。

一日,董锐在御花园散步,偶遇司马懿。两人相对而坐,品茗闲谈。"仲达,朕听闻你与夏侯玄时有书信往来?"董锐突然开口,目光如鹰隼般锐利。

司马懿心中一紧,却面不改色:"回陛下,臣不过是指点他一些用兵之道。夏侯将军年轻有为,假以时日,必能成为朝廷栋梁。"

"希望如此。"董锐端起茶盏,轻抿一口,"如今内忧外患,朕需要的是能臣良将,而非结党营私之徒。"这句话看似平淡,却暗含警告。

司马懿起身行礼:"陛下教诲,臣铭记于心。臣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送走司马懿后,董锐望着满园秋色,心中却满是阴霾。司马氏的野心,他早己察觉,但在尚未完全掌控局势之前,他不能轻易动手。"看来,朕得加快一统天下的步伐了。只有真正平定东吴与南中,才能腾出手来解决内患。"他握紧拳头,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

而在司马氏府邸,司马懿正与儿子们商议对策。"父亲,董锐显然己经对我们起了戒心,下一步该如何?"司马师问道。

司马懿望着夜空中的明月,缓缓道:"蛰伏。越是危机西伏,越要沉得住气。记住,成大事者,需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屈辱。"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在夜色中回荡,仿佛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