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始二年冬,凛冽的寒风裹挟着细雪掠过蜀地群山,绵竹关的烽火台上,诸葛瞻身披玄铁甲胄,望着北方扬起的漫天尘烟,手按剑柄的指节微微发白。自姜维在南中与郭淮对峙胶着,董锐终于腾出手来,命钟会为征西大将军,统领十万大军首扑益州。斥候的马蹄声如鼓点般急促:“报!魏军先锋赵广己至涪城,距绵竹不过百里!”
“传令下去,”诸葛瞻转身望向城头飘扬的“汉”字大旗,声音在风雪中格外清亮,“紧闭城门,全军进入戒备!将民夫所备滚木礌石尽数搬上城墙,护城河即刻灌满热油!”他的目光扫过麾下将士,见众人神情肃穆,心中稍安——这些都是父亲诸葛亮当年南征北战留下的精锐,虽历经岁月,却依旧斗志昂扬。
与此同时,魏军营地中,钟会正展开舆图。案上的青铜灯将他的影子投射在墙壁上,忽明忽暗。“诸葛瞻虽有其父遗风,却终究年轻气盛。”他指尖点在绵竹关的位置,冷笑道,“传令赵广,明日卯时发动强攻,务必在日落前破城!”帐外风雪呼啸,更衬得他眼中的野心炽热如焰。
次日清晨,魏军的战鼓声震碎了绵竹关的寂静。赵广一马当先,挥舞着长枪,率领五千骑兵如潮水般涌向城门。城墙上,诸葛瞻手持武侯连弩,沉着下令:“放箭!”霎时间,万箭齐发,破空声如厉鬼呼啸,冲在最前的魏军骑兵纷纷中箭落马,人仰马翻。但魏军攻势不减,很快便架起云梯,蚁附而上。
“投石机,给我砸!”诸葛瞻的吼声未落,巨大的石块便从城头呼啸而下,砸在云梯上,将攀爬的魏军士兵砸得血肉模糊。滚烫的热油顺着城墙倾泻而下,城下顿时腾起阵阵白烟,惨叫声此起彼伏。赵广见状,急命弓箭手压制城头,自己则亲自督战,试图冲破城门。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诸葛瞻突然瞥见魏军后方尘土飞扬。“不好,是伏兵!”他心中一惊,却见烟尘中冲出一队人马,为首之人高举“汉”字大旗——竟是南中赶来支援的孟虬部!原来姜维早有预料,暗中命孟虬率三千南蛮精锐绕道驰援绵竹。
“全军出击!”诸葛瞻抓住战机,下令打开城门。蜀军如猛虎出笼,与孟虬的援军前后夹击,魏军顿时阵脚大乱。赵广左冲右突,试图稳住局势,却被诸葛瞻一箭射中肩膀,不得不率残部仓皇逃窜。此役,魏军折损两千余人,而蜀军仅伤亡数百,大获全胜。
消息传回洛阳,太极殿内一片死寂。董锐猛地将奏报摔在地上,案上的玉玺都被震得微微晃动:“钟会无能!竟连一个毛头小子都对付不了?”他来回踱步,眼中满是怒火,“传朕旨意,命邓艾率三万精兵星夜驰援,务必在十日之内拿下绵竹!”
另一边,绵竹关内,诸葛瞻望着堆积如山的魏军尸体,并未放松警惕。他深知,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派人即刻前往成都,向陛下求援。”他对副将说道,“另外,加强城防,魏军下一次进攻,必定更加猛烈。”夜幕降临,他登上城楼,望着北方魏军营地的灯火,想起父亲临终前“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遗愿,不禁握紧了拳头。
邓艾的到来果然让战局陡然升级。这位老谋深算的将领并未急于强攻,而是采用围困战术,切断绵竹关的粮道和水源。城中粮草日渐减少,士兵们每日只能分到少量口粮,军心开始动摇。
“都督,再这样下去,不出五日,我们就撑不住了。”副将满脸忧虑。诸葛瞻望着面黄肌瘦的将士,心中剧痛。他思索良久,终于做出决定:“今夜,我们主动出击!”他挑选出一千精锐,准备趁夜色突袭魏军粮草大营,只要烧毁粮草,就能打破僵局。
然而,邓艾早己料到蜀军会有此一举。当诸葛瞻率军摸到魏军粮草大营时,西周突然火把通明,喊杀声震天。“不好,中伏了!”诸葛瞻暗叫不妙,却毫不退缩,挥舞长剑,率部与魏军展开殊死搏斗。夜色中,鲜血染红了白雪,厮杀声惊飞了栖息在林间的飞鸟。
这场血战持续到黎明时分。诸葛瞻浑身浴血,身上伤痕累累,却依旧屹立不倒。他望着渐渐亮起的天空,心中默念:“父亲,孩儿尽力了...”最终,因寡不敌众,他力战而亡,麾下将士也全部壮烈牺牲。绵竹关,这座曾让魏军折戟沉沙的雄关,终于在付出惨痛代价后被攻破。
董锐得知绵竹关被攻克的消息后,并未露出喜色。他深知,诸葛瞻虽死,但蜀地军民的抵抗意志并未消亡,而东吴与司马氏的威胁仍如芒在背。这场统一之战,远未到结束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