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八年冬,汉水河畔寒风呼啸,江面泛起层层白浪。董锐大军屯驻北岸,营帐连绵十里,旌旗在冷风中猎猎作响。徐晃望着南岸蜀军营寨,眉头紧锁——自夏侯渊战死后,他奉命接过西线军务,却在汉水对峙中屡遭挫败。
"将军,蜀军每日派小股骑兵骚扰,我军粮草运输多有延误。"副将王平指着地图上的红点,神色忧虑,"赵云所部神出鬼没,若不尽快解决,恐生变数。"徐晃冷哼一声,拍案而起:"不过是些雕虫小技!明日我亲自率军渡河,定要让赵云知道,我大魏军威不可犯!"
次日破晓,徐晃点齐五千精锐,趁着江面薄雾弥漫,悄然向汉水南岸进发。他特意将战船首尾相连,以防蜀军突袭。然而,当船队行至江心时,忽闻战鼓震天,赵云率轻骑从上游顺流而下,战船上装满硫磺火油。
"放箭!"徐晃大声下令,却见赵云不慌不忙,将火把掷入江中。刹那间,烈焰腾空而起,曹军战船顿时陷入火海。士兵们争相跳船逃生,被冰冷的江水吞没,惨叫声回荡在汉水之上。徐晃拼死杀开一条血路,退回北岸时,身边仅剩千余残兵。
败报传至董锐帐中,魏王怒不可遏:"徐晃素有良将之名,竟如此不堪!"他正要下令将徐晃问罪,谋士郭嘉劝道:"主公息怒。汉水之战失利,非徐晃一人之过。蜀军占据地利,又有赵云这般猛将,我军宜从长计议。"董锐强压怒火,命徐晃戴罪立功,严加防守阳平关。
而在蜀军大营,刘备正与诸葛亮、法正商议军情。忽有士兵来报:"启禀主公,魏军副将王平率部来降!"众人皆是一惊。诸葛亮亲自出帐迎接,见王平身后跟着数百魏军士卒,个个衣衫褴褛,却神情坚毅。
"久闻先生大名。"王平单膝跪地,"徐晃兵败后,董锐迁怒于我等,扬言要治我等死罪。末将不愿为昏君卖命,特率麾下投奔明主。"言罢,他从怀中掏出一卷羊皮地图,"此乃董锐军在汉中的布防图,各处营寨、粮草囤积点皆标注其上。"
诸葛亮展开地图,目光如炬:"王平将军此举,实乃天赐良机。只是,董锐生性多疑,你如何能将此图带出?"王平苦笑:"不瞒先生,末将与夏侯渊私交甚好。此番夏侯将军战死,董锐却不闻不问,只顾追究败军之责。末将心寒,这才下定决心归降。"
法正抚掌大笑:"天助我也!有此布防图,我军便可首捣董锐要害!"刘备却望着王平,目光温和:"将军弃暗投明,备深感欣慰。日后若有难处,尽管首言。"当即封王平为牙门将,命其协助赵云镇守汉水。
消息传回魏军大营,董锐气得摔碎案上茶盏:"王平匹夫,竟敢背叛!传令下去,将其家人......"话未说完,却见世子董昭匆匆入帐:"父亲息怒!斩杀降将家属,恐寒了将士们的心。"董锐这才作罢,却在心中暗暗记下这笔账。
此时的汉水前线,得到布防图的蜀军士气大振。诸葛亮依图行事,命张飞、马超各率一军,绕道偷袭魏军后方营寨。而赵云则与王平设下埋伏,专等魏军前来救援。不出三日,魏军接连三座营寨被攻破,粮草辎重损失殆尽。
徐晃望着燃烧的营帐,仰天长叹:"王平,你我曾并肩作战,为何如此绝情?"副将提醒道:"将军,蜀军来势汹汹,我们该如何是好?"徐晃咬牙道:"死守阳平关!若丢了此关,我有何颜面去见主公!"
而在成都,刘备接到捷报后,大喜过望:"孔明,此役过后,汉中局势尽在掌握!"诸葛亮却神色凝重:"主公不可轻敌。董锐虽连遭挫败,但根基未损。且孙权在江东虎视眈眈,我军仍需谨慎行事。"
汉水之战的硝烟渐渐散去,却让三国局势愈发扑朔迷离。董锐在许昌厉兵秣马,誓要夺回汉中;刘备巩固战果,谋划下一步行动;而孙权则在江东静观其变,等待最佳时机。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这乱世中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