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0从潜水赶海到万渔场
重生1980从潜水赶海到万渔场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重生1980从潜水赶海到万渔场 > 第53章 调度千钧

第53章 调度千钧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1980从潜水赶海到万渔场
作者:
亦然寻意
本章字数:
9096
更新时间:
2025-07-07

丰琼县城,朝阳初升,海风纯净爽朗。早上5点的阳光就轻松的刺透了这座城市的薄雾,带来了明耀的一天。

昨天晚上,王大海吃完晚饭就顶着月色赶着路,天边最后几颗星子还没舍得隐去,他人就到了县城。

看着时候也不早了,住招待所太亏了,在码头熟人的窝棚里囫囵眯了不到两个钟头,随意的拿海水洗了个脸,整理了一下衣物就到了船厂。

一踏入船厂,一股子混着各种奇怪味道的气体霸道地往鼻孔里钻。

王大海眼光一扫,立刻就发现船台上趴着就是自己村的那艘船,因为那副二十五米木头船骨可太显眼了。

粗壮的龙骨早就四平八稳地躺瓷实了,一根根肋骨似的构件倔强地向上拱起,撑出个结实硬朗的轮廓。

这些“肋骨”边沿好些船壳板也铆牢了、缝捻得密不透风,严丝合缝。中间有台大家伙—王大海眼睛眯了眯,这是沪东6260ZC柴油主机,它像个沉眠的钢铁心脏,稳稳蹲在预留的机舱深处,粗壮的尾轴管从它后头探出来,就等着螺旋桨给它插上翅膀,好一飞冲天。

船架子已然挺起了腰板,线条硬扎,憋着一股子要冲进浪涛里撒欢儿的劲儿。

“孙工。”王大海哈哈一笑,他的声音不大,但是却清晰又有穿透力,愣是把船厂清晨叮叮当当的喧嚣压下去一截。

他几步就蹿到正跟几个工人围着图纸比划的孙老六跟前。

“嘿。大海兄弟。够早的啊。”孙老六闻声扭过头,脸上也泛出了笑意,王大海这人,技术过硬,付钱又爽快,还特会做人,让人很难讨厌:“快瞅瞅。这架势。主船体骨架齐活儿了。这里可是照你的吩咐,关键部位的钢板加固,我让他们来回筛了三遍。眼下正刷里外层的桐油呢,捻缝也快收口了。紧跟着就是装舵机、起网吊杆……最后把这铁心脏给唤醒喽。最多一个半月,保准让它漂漂亮亮亲水。”

王大海没接话茬,先发了一包“大前门”给孙工,随后就绕着船架子慢慢踱步,眼神细致的来回扫视着,每一道焊缝、铆钉、板材的咬合处,他都在开回检查。

随后他伸出手,在几处地方“当当”敲了几下,听着那厚实均匀的回响,随后更是蹲下了身,仔细检视尾轴管的角度和焊接的过渡区——这地方也弄的严丝合缝。

他这才点了点头,呵呵笑道:“孙工,费心了。活儿地道,日子也赶得紧。这船,是咱几十户乡亲眼巴巴望着的命根子,半点儿闪失都不能有。”

“心搁肚子里。把我孙老六押这儿。一个月半月一定交船!”收了烟的孙老六把胸脯拍得山响,他并不反感客户专业,特别是专业的客户还如此的上道,每次来都有小东西打点,那更让人舒服的很。

对了,”他话头一转,调侃着说道:“驾驶舱里那些金贵玩意儿——仪表盘、电台、探鱼仪,今明两天就能往上装了。到时候还得劳驾大海兄弟你来多掌掌眼,你也知道,这玩意最重要的还是操作习惯,主要看你怎么摆弄才最趁手,最合你心意。”

“哈哈,指点可谈不上,孙工说笑了,这事儿确实要紧,我这两天就就住在县城,随时都可以过来。”随后王大海笑呵呵的看向了泊在附近正修修补补的几条旧渔船,轻声说道“孙工,咱之前可说定的,等这大家伙下了水能动了,您可得把压箱底的老轨(轮机长)和老舵(舵手)派来,带带我们这帮生瓜蛋子,这事儿还得劳烦您呢。”

“包圆儿了。”孙老六立马接上话茬,拍着大腿,“老张头(掌舵的)、李铁牛(管机器的),我都打好招呼了。

他们可都是跟铁壳子摸爬滚打半辈子的老油子,经验足,人也厚道。等船能动弹了,他们准来。保管把你们的人给带出徒,个个都能独当一面。”

王大海点了点头,和孙工打了个招呼,就迈出了船厂,看船是顺带,今天他主要是去信用社。所以他后脚就拐进了街边副食店。

他心里门儿清,这趟去信用社,空着手可不像话。

重生一回,这点人情世故早就驾轻就熟。

他麻利地称了两斤县城晒得透亮的海米(虾皮),又搭上两条自家腌得金黄油亮的咸鱼干,用麻布袋子一装,最后在底下放了两条“红塔山”。

王大海掂了掂麻袋在手里沉甸甸的,这是份心意,又不至于太扎眼。

县信用社的门脸儿不算阔气,但收拾得干净利落。

一进门,看到的是柜台结实的木头包着铁皮边,玻璃隔板擦得锃亮,透着股公家单位的规整劲。

王大海熟门熟路,径直走向靠里的主任办公室。

“刘主任,忙着呢?”王大海脸上堆起热络的笑容,声音敞亮地打着招呼,顺手把那袋子里的土产轻轻放在靠墙的条凳边角。

“哟嗬。大海啊。”刘主任正伏案写着什么,闻声抬头,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

他穿着熨烫整齐的衬衫,袖口挽着,看着就很干练。

“快坐快坐。听别人说了。你们琼崖小船队这回在‘鬼头礁’可真是放了颗卫星啊。好家伙,满舱大黄鱼。县里头都传遍了。恭喜恭喜。给咱丰琼县可长脸了。”

他目光扫过条凳边那袋子,笑意更深了些,笑呵呵的说道“哎呀,大海,你看你,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这太见外了。我上次不是说过了吗,不要带东西,你这小伙子年纪轻轻,耳朵就不好了,话都听不清吗?”

“刘大哥,您这话说的,”王大海顺势坐下,摆摆手,语气真诚又带着点爽利,“都是咱海边自家晒的玩意儿,不值几个钱,就是点心意。船队托大家的福,撞上鱼汛了,这不,头一茬海货下来,想着给您尝尝鲜,也沾沾咱信用社的财气儿。”

“哈哈,大海兄弟,你这嘴皮子也太利索了。上次你嫂子说你带的那两条大黄鱼够新鲜,我不接倒是会被你嫂子骂死。下不为例哈,以后再送我就赶你出去。”刘主任笑着虚点了他一下,也没再推辞那份土产,话头自然转到了正事,“今儿来,是为船队那笔尾款的事儿?”

“对头。”王大海立刻正了正身子,“刘主任您真是明察秋毫。

主要是跟您这儿报个备。我们船队公账上那笔定期的款子,等大船交付验过了,估摸着一个半月后吧,我和德顺爷一块儿来办手续,取出来付船厂的尾数。

数目不小,得劳您驾,提前预备着点,别到时候抓瞎。”

“没跑儿。王队长和德顺叔联袂而来,手续齐备就成。”

刘主任答应得很快,接着说道:“公账的钱搁咱这儿,稳当着呢。你们就放开手脚干。县里也盯着呢,这可是咱渔业改革的头号标兵,马虎不得。”

他说着,目光不经意又掠过那袋子,“放心吧,我这儿肯定给你们备得妥妥帖帖。都走快通道。”

“有刘主任您这句话,有县里在后面给咱撑着腰杆子,我这心里啊,才算真正落了听。”王大海脸上堆着真诚的笑容,一个劲的点头,双手握紧摩擦了起来。

“只是啊”他话锋恰到好处的一转,身子微微前倾,拉近了点距离,轻声说道:“刘主任,您是明白人,咱船队刚支棱起来,家底薄得像张纸。花钱的地儿,那真是跟海里的浪头似的,一个接一个,拍得人喘不上气。”

听到这个,刘主任端起搪瓷缸子抿了口茶,没接话,等着王大海的下文。

信用社主任的耳朵,听过的难处比海里的鱼都多。但是王大海每次来都带特产,这小伙子是个老实人。而且这人分寸感极强,从来都没要他办事也没让他帮过忙,看来,他要走动作了。

王大海看着刘主任不接话也不怯场,接着说道:“备用的网具得添吧?那救生衣、救生圈,老掉牙的玩意儿,真遇上大风大浪,顶个屁用?不升升级,我这当队长的,夜里睡觉都不踏实,脊梁骨发凉啊”他声音带着点窘迫的味道,缓缓的说道:“家里那破房子,您可能也听说过,夏不遮雨冬不挡风的。眼瞅着您弟妹肚子里揣上一个了,我这当爹的总不能让孩子生下来就跟着遭罪吧?也想豁出脸去,拾掇拾掇,好歹是个窝。”

他顿住,重重叹了口气,眼神清亮地看向刘主任:“您知道,我自个儿那点分红,早就砸进那铁疙瘩里了,一个子儿没剩。公账上的钱?那是全村老少爷们儿勒紧裤腰带凑的命根子。我王大海但凡动一个指头的歪心思,天打雷劈。可这肩上的担子……”他苦笑了一下,没再说下去。

刘主任放下茶缸,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着,发出笃笃的轻响。

他咂摸了下嘴,脸上出现了为难之色:“大海啊,你的难处,我懂。你这人实诚,肯干,船队这势头,我也看好。可是……”他面色一板,语重心长的说道“这钱,不是我个人口袋里的。信用社放款,有规矩,有政策。白纸黑字写着呢——必须得有硬邦邦的东西押着。你那房子?老哥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别说信用社,就是搁旧货市场,怕是也换不来几斤好肉。房契地契?更是一团乱麻。船?那是你们全村人的指望,可眼下,船证还在天上飘着呢,它算个啥?空壳子。银行认的是红本本,这我小小的主任,做不了主啊。”

王大海这时也没立刻接话,过了几秒,他才缓缓抬起头,眼神纯净,直视着刘主任的眼睛,诚恳的说道:“刘主任,我懂规矩。眼下是抓瞎。可等船下了水,手续跑齐了,那红本本攥手里了。这船本身它能算数吗?能不能押上?”

刘主任的眼睛骤然亮了起来。刚才那点为难像被风吹散了。他猛地一拍大腿,声音带着点兴奋:“哎呀。大海兄弟。你这话可问到点子上了。船证在手,那船就不是铁疙瘩了,那是会游的金疙瘩。是你们船队最大的家当。到时候评估没问题,手续齐全,贷款那就是顺水推舟的事儿。”

他身体也往前倾了倾,压低了点声音,轻声说道:“大海,这事儿有门儿。你听我的,这段日子别闲着,把该归拢的材料——船厂的合同、付款凭证、验收单、还有你们船队的章程、社员名单……凡是用得上的纸片子,都先理巴理巴,归置整齐了。等船一下水,红本本一到手,你抬脚就来。我直接帮你盯着办。保管让它顺顺当当漂起来。”

“刘主任。这……这可真是……”王大海猛地站起来,激动得手都不知道往哪放,脸上那笑是从心底里透出来的亮堂,连日的疲惫似乎都一扫而空。

他深深吸了口气,又重重地、长长地吁了出来,仿佛要把所有的压力和郁结都吐干净。“太谢谢您了。您真是……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解了燃眉之急啊。”

王大海心中暗道:嗯,看样子贷款的事也做到位了,而且应该是最快的速度办理下来,手上的金子可以作为备用金,钱永远不会嫌少,有了这笔贷款,其他的计划又能提前一点。

笑着告别了刘主任,他又脚不沾地地奔了周记渔具行,补订了一批加固缆绳和修补渔网的料子,为大船出海做准备。

老周见他来,依旧热络,还神神秘秘地塞给他一小包上好的桐油:“新船关键地方再刷一层,防虫防朽,顶顶管用。算我的。”

忙了一天,日头渐渐西斜,影子越拉越长。王大海心里头记挂着船厂装仪表盘的事儿,也琢磨着得找人给家里捎个信儿,报个平安。

他走到县城通琼崖村那条必经的土路口,巧了,碰上邻村的李老憨。李老憨刚在县城办完事,正赶着牛车吱呀呀地要回他自己的村,路上正好会经过琼崖村村口。

“老憨哥。回村啊?”王大海紧走两步迎上去。

“哟,大海。搁县城忙活你那大铁船呢?”李老憨勒住牛,憨憨地咧着嘴笑,“是啊,买点零碎,这就家去。”

“太好了。劳烦你个事儿,”王大海摸出几毛钱就往他手里塞,“帮我给琼崖村家里捎句话。跟我爹娘还有秀兰说,船厂这边顺溜着呢,顶多一个半月就能下水。我这两天得钉死了看着装仪表盘,装利索了就回去瞅一眼。让他们甭惦记,尤其让秀兰把心放肚子里,好好养着。”

“得嘞。包我身上。路过你们村口我就去说。”李老憨爽快地应了,把钱推了回去,“捎句话的事儿,要啥钱。走了啊。”

看着牛车吱吱扭扭,慢悠悠地晃远了,车辙在土路上画出两道浅痕,王大海心里才松快了那么一丝。

他一转身,大步流星,又一头扎回顺发船厂那股熟悉的味儿里。那边儿,他的指望,琼崖村的奔头,正一锤子一钉子、一焊一铆地从冰冷的图纸和沉默的龙骨,变成一条能劈波斩浪的真家伙。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