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牛早就憋着一泡尿,因为学习入迷,忘记哗尿,膀胱被尿水涨得成了大包,师父讲完课,牛牛还在思索,师父说:“在大院活动一下吧。”
张仲景被病人叫走,需要换药。
牛牛这才醒悟过来,小腹憋胀痛了。快跑几步,刚跑进卫生间,尿水喷出来,裤子湿湿的……
张仲景为患者开完药,返回药房,对牛牛解释病人用的几味药,从药书很快查到了药物名称。
浩瀚的药物名称,如何快速查找,这就是很深的学问。牛牛说:“师父,药物分类就可以快去看书了吧?”
张仲景说:“看来徒儿有心机,师父说过的话就记住了。你说对了,学习药物分类查阅药书速度加倍了。今儿个就讲讲。”
“为什么药物分类?因为药物品种繁多,来源复杂,为了便于检索,学习运用,古今医药学家采用了多种分类法。”
“自然属性分类法:以药物来源和性质为依据的分类法。古代本草学多采用此法。”
“《周礼》中己有草木虫石谷五药的记载,为后世本草学分类提供了一种方法。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首先采用了自然属性分类法,将730种药物分为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七类。”
“每类中再分上中下三品,这是药物分类的一大进步。”
“后来的医药学家,提出不分三品,唯逐各部;物以类从,目随纲举的原则。”
“将1892种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介木;服器,虫鳞禽兽;人16部(纲)60类(目)”
“如草部(纲)又分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等11目。”
“析族区类,振纲分目,分类祥明科学,体现了进化论思想,在当时是很先进的分类法,对后世的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的分类,以及本草学分类影响巨大。”
“功能分类法:《神农本草经》就是采用药物分类法。书中365种药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为补虚养命,中品为补虚治病,下品专攻祛病。”
“后来的医药学家学习前人经验,按药物功用提出了新的十剂分类法,即宣通补泻燥湿滑涩轻重,并对方剂的分类有很大影响。”
“又有医药学家不断增补,提出新的分类法,即将520种药分为补剂,收剂,散剂,泄剂,血剂,杂剂,食物等七类。”
“各类再细分,如补类中又分平补温补补火滋水等小类,系统明晰,排列合理,便于应用。”
“脏腑经络分类法:以药物归属于哪一脏腑,哪一经络为主来分类,目的是便于治病用药,达到有的放矢。”
“如按肝心脾肺肾命门三焦胆胃大肠膀胱,十二脏腑进行药物分类。”
“按脏腑分队,分为心部药队,肝部药队,脾部药队,肺部药队,肾部药队,胃部药队,膀胱部药队,胆部药队;”
“大肠部药队,小肠部药队,三焦部药队,每队再以补泻凉温为序,先陈述危害性,后罗列有益之处,有利于用药方便。”
“中药名称首字笔画排列法:将药物归入笔画索引表中,便于查阅。”
“功效分类法:优点是便于掌握同一类药物在药性,功效,主治病症,禁忌等方面的共同性和个性,更好地指导用药应用。”
“分为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药;”
“安神药,平肝熄风药,开窍药,补益药,收涩药,涌吐药,解毒杀虫药,药是止痒药拔毒化腐生肌药。”
“化学成分分类法:按照药物所含主要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和性质分类。”
“如分为蛋白质与氨基酸类,糖及衍生物,有机酸,酚类和鞣质,醌类,内脂,香豆精,挥发性成分,苦味素,生物碱类。”
“药总部分分类法:药材入药部分,分为根物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与种子类,全草与树脂类,菌藻类,动物类,矿物类。”
“自然分类法:生药的原植物,原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位置,采用分类学的门,纲,目,科,属,种的分类方法。”
“丰富多样的分类方法,大大提高了药物的分辨率,使用率,治愈率,为医药发展奠定了地位。”
牛牛说:“想不到药物有这么多分类,今后学习药物知识,一定更快掌握,治病用药也有的放矢……”
张仲景很欣赏徒儿,一点就通,一学就会,甚至有的知识天生就会,是少年的翘楚,医学生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