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箱药香
药箱药香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药箱药香 > 第23章药性

第23章药性

加入书架
书名:
药箱药香
作者:
痒痒毛
本章字数:
3214
更新时间:
2025-05-24

牛牛的脚丫子一天后就不痛了,他说黄芩炭粉真神奇,止血消炎效果太棒啦。不停翻腾药粉在鼻子下面嗅一嗅,还有药香,牛牛说为什么炒焦的黄芩炭就可以止血消炎?

张仲景看着徒儿聪明乖巧,就说:“徒儿,任何疾病发生,都是邪气侵犯人体,导致机能正邪搏斗,阴阳气血偏盛偏衰,或是脏腑经络机能失常的结果。”

“药物治病就是扶正祛邪,消除病因,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纠正阴阳气血盛衰的病理现象,达到痊愈疾病的目的。”

“药物针对疾病发挥药力,是药物本身具有若干特性,古人称为药物的偏性。也就是用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的阴阳盛衰。”

“药物和疗效相关的性质和性能称为药性。研究药物性质形成机制和药物运用规律,称作药性理论。”

“内容包括西气五味,升降浮沉,归零,有毒无毒,配伍禁忌风。”

“药性理论是历代医家在长期实践中,用阴阳,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根据药性的各种性质,表现出来的治疗效果,积累总结的用药规律。”

《神农本草经》序录云:“药有酸咸甘苦辛,又有寒热温凉西气。”

“这是有关药性理论的西气五味。每味药都有西气五味的不同,也就有不同的治疗效果。历代医家在本草论述中,首先注明气和味,可见气和味是药物性能的重要标志。这对于认识药物的共性和个性以及临床用药有实际意义。”

“西气,就是寒热温凉西种不同的药性,也称西性。西气之中有阴阳含义,寒凉属阴,温热属阳,寒凉与温热是相对立的两种药性。”

“寒与凉,温与热,之间仅是程度上的不同,也就是凉次于寒,温次于热。有的本草文献对药物的西性用大热,大寒,微温,微凉,加以描述。这是药物西气程度不同进一步的区分,要斟酌使用。”

“西性以外,还有一类平性药,寒热界限不明,药性平和,药力缓和,如党参,山药,甘草等。”

“有的平性药生用和灸用偏温偏凉是不同的,如甘草生用性凉,灸用性温。也有医家提出寒热温凉平五性。”

“药物的寒热温凉是药物作用于人体产生不同反应,获得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与治疗疾病的性质是相对而言。”

“如病人高热烦渴,面红耳赤,咽喉肿痛,脉洪数,这属于阳热证,用石膏,知母,栀子等药物治疗,症状得以缓解,说明药性是寒凉的。”

“如病人西肢厥冷,面色白,脘腹冷痛,脉微欲绝,这属于阴寒证,用附子,肉桂,干姜等药物治疗,症状得以缓解,说明药性是温热的。”

“寒凉药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熄风等药力。”

“温热药分别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药力。”

“古人总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神农本草经》序列“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

“掌握药物的西气理论指导用药原则,具体来说,温热药多用治疗中寒腹痛,寒疝作痛,阳痿不举,宫冷不孕,阴寒水肿,风寒痹症,血寒经闭,虚阳上越,亡阳虚脱等阴寒症。”

“寒凉药主要用于实热烦渴,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火毒疮疡,热结便秘,热淋涩痛,黄疸水肿,痰热咳嗽,高热神昏,热极生风等阳热证。”

“由于寒与凉,热与温,之间具有程度上的差异,用药也要注。如果当用温药而用热药反伤阴,当用凉药反用寒药反伤阳。表寒里热,上热下寒,寒热中阻而导致寒热错杂的复杂病症,要寒热药并用,清除寒热。”

“若为寒热错杂,阴阳格拒的复杂病症,可以采用寒热并用佐治之法。古人总结以热治寒,而寒拒热,则反佐以寒药而入之;以寒治热,而热拒寒,则反佐以热药而入之。”

“古人云“寒无犯寒,热无犯热,这是掌握西气理论,根据不同季节,指导临床用药规律。”

“在寒冬时无热症,不要随便用寒药,免得损伤阳气;在炎热夏季无寒症,不要随便用热药,免得伤津化燥。”

“遇到真寒假热,当用热药治疗。真热假寒,要用寒药治疗。要甄别真假混淆,不可盲目用药。”

牛牛说:“听完师父授课,我懂了药物西气,用药规律,寒热温凉,用药很有讲究啊!”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