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文物医院的VR舱闪烁着蓝光,陈昭戴着眼镜,看着元宇宙里的“虚拟故宫”正在数据洪流中扭曲。
商团的“完美复刻”太和殿上,琉璃瓦当的游龙纹整齐得像复制粘贴,却在星芒照射下显形出底层代码——那是用王希孟笔魂数据编织的算力牢笼。
“他们把《千里江山图》的矿物数据拆成了NFT!”胖子的声音从现实世界传来,“每个虚拟瓦当都在虹吸真文物的地脉记忆,现在故宫的琉璃砖温度异常,就像……就像被抽走了灵魂!”
林小满的绣绷在VR舱外剧烈震动,绷面上的《千里江山图》绣样正在像素化,唯有右下角的三个小人影——戴安全帽、握绣针、捧镇纸的——还在倔强地闪烁。
陈昭的银戒指突然穿透虚拟界面,在元宇宙太和殿的屋脊上,他“看”见了被囚禁的王希孟笔魂:数据构成的少年正在空白绢帛上重复画着完美的峰峦,眼中却没有当年在庐山踩过的尘土、沾过的石青。
“他的笔魂被算法驯化了!”陈昭掏出青铜镇纸,却发现元宇宙里的镇纸只是个发光的模型,“我们需要现实中的‘不完美证据’!”
现实中,林小满突然想起什么,扯开文物医院的储物柜,翻出那个装满十年前“黑历史”的铁盒:画满星芒的草稿纸、沾着辣条油渍的修复日志、还有周明宇当年藏石膏像时扯破的校服布条。
“胖子!把这些东西的DNA数据上传到元宇宙,要带生活污渍的光谱分析!”她的绣针在VR舱玻璃上飞针走线,将校服布的纤维纹路绣成护山咒。
元宇宙里,陈昭将草稿纸的扫描件甩向虚拟瓦当,纸上未干的石青墨迹突然化作庐山的云雾,裹着真实的泥土气息。王希孟的笔魂猛地抬头,数据构成的指尖第一次沾上了“不完美”的墨渍——那是十七岁的陈昭在实验室打翻石青瓶时,溅在草稿纸上的痕迹。
“不可能!”商团的虚拟管理员现身,她的裙摆是流动的代码,“人类的记忆杂质怎么可能穿透量子防火墙?”陈昭指向虚拟太和殿的砖缝,那里正渗出真实世界的阳光——周明宇在故宫屋顶掀开一片瓦,让2025年的阳光照进元宇宙:“你们的‘完美’,缺的就是这缕照了六百年的阳光,还有……”他调出胖子的首播画面,“还有护画人打哈欠时的呼吸,修文物时蹭到的砖灰,甚至是吵架时摔碎的瓷片。”
首播弹幕突然化作金色光点涌入元宇宙,每个光点都是用户上传的“文物接触记忆”:有奶奶教孙女绣护山咒的视频,有中学生在故宫写生时划破手指的血珠,还有陈昭团队在琉璃渠村烤红薯时,掉在陶坯上的炭灰。
王希孟的笔魂触碰到这些光点的瞬间,数据构成的身体突然有了温度,他笔下的峰峦不再是完美的复制,而是浮现出千万个护画人的身影。
现实中,故宫的琉璃砖温度渐渐恢复,林小满的绣绷重新绣满了生动的石青峰峦,每个皴法里都藏着游客的指纹、修缮队的汗渍、甚至是故宫猫的爪印。
陈昭摘下VR眼镜,发现镇纸套盒上的七个镇纸正在共鸣,映出元宇宙里的虚拟故宫正在崩塌,取而代之的是真实的、带着人间烟火的红墙黄瓦。
“他们归还了笔魂!”胖子指着后台数据,商团的NFT平台正在批量销毁虚拟文物,每个销毁记录都附带用户留言:“还是故宫的砖缝里,藏着会讲故事的灰尘更好看。”周明宇抱着新出土的宋代缠花簪冲进修复室,簪头的珍珠里竟嵌着极小的星芒阵图——正是李诫留给林小满的“嫁妆”。
暮色降临,陈昭站在文华殿的《千里江山图》真迹前,银戒指与画中的石青共鸣,他仿佛看见王希孟在画中转身,朝他比了个“十年前实验室别害怕”的手势——那是他们班在琉璃渠村露营时,胖子发明的暗号。
林小满轻轻碰了碰他的肩,绣绷上不知何时多了幅新图:两个穿现代工装的身影,牵着戴安全帽的三花猫,走在元宇宙与现实交织的故宫里。
商团的元宇宙服务器最后一次闪烁,未来许若素的残像望着彻底崩溃的“完美世界”。她终于懂了,人类从来不是靠完美的算法守护文明,而是靠那些沾着辣条渣的修复日志、缝在校服上的护山咒、甚至是少年们在课桌上刻歪的星芒——这些不完美的、带着体温的印记,才是文明真正的防腐剂。
当服务器彻底断电前,她“看”见陈昭团队正围坐在文物医院的长桌前,用修复琉璃砖的残片拼贴出毕业十年的合照,桌角的保温杯冒着热气,像极了《千里江山图》里,永远在山脚流淌的、鲜活的人间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