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元年三月,李自成更定六部,使大顺政权机构进一步健全,改内阁为天祐殿,牛金星继任首辅。
又改翰林院为弘文院,六科给事中为谏议,十三道御史为直指使,尚宝司为尚玺司,通政司为知政使,主事为从事,废詹事府,太常、鸿胪司属礼政。”
……
此时,在大秦位面之中。
赢政的余光突然看到蒙毅拿起毛笔,快速地记载着什么。
他有些好奇。
适才他看到明朝末年的景象,可谓是毫无营养,可是现在竟然看到蒙毅开始大书特书,他知道蒙毅定然不会做无用之功。
于是随即也点开了视频开始观看。
这才发现,原来是一个起义军领袖制定的制度。
虽然不一定适应如今的大奏但多看多学,总会触类旁通。
对于后世研究赢政的人来说很多人都觉得大秦当时的制度已经超越后世所有朝代。
但这一切,也正是因为赢政一直有一颗谦虚学习的心。
即便是明朝末年的乱象,他也是看得差不多,才决定关闭视频。
即便如此,谨慎的他,还是特意嘱咐蒙毅帮自己留神,以免错过重要的东西。
此时见到果然有干货,不管如何,至少看了再说,学无止境,这是赢政的理念。
何况,虽然只是个农民政权,但是既然他们的制度专门被李云写出来,那就一定有可取之处。
只听视频继续叙述道:“在地方上。”
“崇祯十六年正月李自成增授府同、理刑、州判县佐等官。”
“同月,李自成移文于伪防御使,考取生员,一二等者,送伪吏选官。”
“十一月,李自成遣试郡县诸生,上等任六府从事,次任守令,又次任佐贰。”
“永昌元年正月李自成根据开国需要,不仅“命伪官试州县生员”,“檄各府举人赴西安候选”,同时对八股取士的考试制度进行改革,改八股文为论文。
“改八股文?难道八股文不好吗?”朱元璋有些疑惑。
其实八股文在大明之初也尚未完全成型。
网上一提到八股文,都想到朱元璋的,其实都想歪了。
八股文这个东西,你说它好吧,他禁锢了文化发展是真的。
你说它不好吧!八股文开宗明义,是非常适合中文环境的一种书写流程。
后世公务员很多zhengfu报告都是用八股文的格式写的,八股文是中文写作的集大成者。
只要按照八股文的方式写,不管什么题材的作文,都能轻松写出上千字。
至于说他禁锢了文化发展。举个例子就知道了。
明末的读书人们,只读四书五经。
四书也就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则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那时候的他们,连唐宋八大家的很多作品都不知道。
甚至很多李白的诗词,他们都没读过。
包括在后世名气甚大、杜牧所著的《阿房宫赋》他们也没听说过。
他们读书,都是为了考取功名。所以只要是和考试无关的书籍他们概不会去查看。
于是,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被埋葬在旧纸堆中。
就比如《阿房宫赋》在现代随便一搜,即可阅读,但是在明朝,只有两个途径。
一个是明刊仿宋本《樊川文集》。另一个是吴峙刊本《樊川文集》。
前者有诗有文,后者有文无诗。而且这两套刻本,都是地区性发行的读物,大部分州县想买都买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