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兄,有人污蔑于我,确实是在诬陷啊!”
“我只是爱好年少女子而已,而对年长者不过倾慕罢了!”
“哈哈,如此说来?”
你就继续演下去,我看你如何去圆?
刘备带着调侃的目光审视着曹操,直至看得后者感到局促不安,连坐下都坐不稳了。
“啊!诗会要开始了,玄德,我们得赶紧出发了,时间不等人!”曹操一说完,就急急忙忙地站起来,晚餐也不管了,拖着刘备一起出门。
两人登上马车,在晃晃悠悠中来到了洛阳城中最热闹的街区,一座漂亮的牡丹园映入眼帘。
尽管牡丹并未开放,但园内依然百花争艳,有月季、菊花、兰花等等,这些美丽的花儿让游客们心旷神怡,尽兴欣赏。
园中流淌着一条潺潺小溪,上有数座精美的浮桥横跨其上,景色别提有多美了。两人抵达牡丹园门口时,外面已经车如流水、人流汹涌。
“去右边停一下,回头我在那里等你!”刘备指了指右侧方向,向侍卫指示着马车。
下车后,他们只能随波逐流般混进人群中,曹操一边走,一边不停地东张西望,“怎么样,玄德?这儿挺热闹的吧!”
一旁的刘备微微点头,这场热闹非凡的文坛盛会可是他初次涉足。
整个洛阳城中的文坛精英汇聚此地,甚至还有一些来自附近的才华横溢之人赶来参与!
年轻时的刘备见状也不禁激动起来,面对如此盛大的场合和络绎不绝的人群。
两人的脚步踏入了牡丹园中,曹操对各种文化人物如数家珍,在行走的路上给刘备讲了很多人文趣事,其中包括一些远离尘嚣的隐逸高士。
而此时的园里不仅文采斐然的名流雅集,还有一些妙龄女子聚在一起,吸引曹操上前搭话。
交谈过程中,曹操的表现实在是过于热情了一些,到最后还是被觉得尴尬的刘备拽走了。
满园内充斥着愉悦和文化的气息,人们手里拿着各种典籍,四周被花卉簇拥着,显得格外生动活泼。
曹操虽然后悔未能继续交流,但却因为这里只是园区外围而感到一丝无奈。
“孟德,下一步去哪里?”刘备见到曹操失落的神情,笑眯眯地询问。
“跟紧我,看到了吗,那个中间的三座亭子,我们就去最靠右边的那个吧,估计袁绍他们已经在那边等我们了。”
说罢,曹操带着刘备往亭子走去。
在一片拥挤的人群中,他们远远地就看到远处亭台上挥动双臂呼喊的淳于琼。“孟德,玄德这里!”
曹操也挥手回应。
他们艰难地穿过人群来到亭子,发现袁绍及其伙伴们早已在此,包括逢纪、陈琳和伍琼等。
这座亭子已被袁绍预定下来,周围站立了许多保镖,显然,如果不是袁绍认定的朋友,则不能进入亭子内部。
想到这里,刘备心中不禁对袁绍的大度和交友的诚恳感到感慨:他何以后来会变得刚愎自用?
当然,袁绍并不知晓刘备内心的想法,反而上前亲切问道:“孟德、玄德,你们为什么现在才到?”
刘备与曹操抱拳答谢,刘备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路上遭遇交通堵塞,真没想到今天的诗会会有这么多人参加!”
“哈哈,在洛阳这样的事情司空见惯!”了解这是刘备第一次体验此类盛况的袁绍笑着接话道,“快来,让我给你们引荐几位朋友!”
袁绍的话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他们都随之起立等待。随后,袁绍一一介绍道:
“这位是荀谌,就是荀彧的弟弟——荀友若;这位是张邈,字孟卓;而那位是郑泰,字公业。”
紧接着,袁绍又指向刘备,向在场的人士介绍了这位英雄:“这位便是曾在黄巾之乱中屡建功勋的刘备刘玄德!”
听到这里介绍的几位名望之士的名字,刘备立刻显得激动起来。这些人可都是当时鼎鼎有名的贤士啊,他立刻恭敬地拱手施礼。
相识之后,众人便坐了下来聊天,不过此时刘备的心情却是兴奋无比,根本无法平复。亭外有这么多文人士子,简直是人才济集。随便能请回一两个贤士,此番出行就不虚此行了。
刘备四处张望,看到许多名人雅士聚在一起讨论,有的大团体有十多个人,有的小团体也有不少人。
刘备还注意到,在这之中有戏志才以及其周围的一群人,其中包括荀攸等十余位知名的人物,他心中猜测,这群人里应该也有名将世家的后裔荀彧。
见周围的大部分人都不认得,刘备带着几分好奇拉过曹操,指着荀攸那群人问道:“孟德,你知道那群是谁吗?”
曹操被拉过去看了看,随即笑了笑说:“哈哈,玄德你的目光还真犀利啊!”接着,曹操领着刘备来到亭边,指着站在戏志才旁边的那位文静的青年:“看,那就是有‘王佐’之称的荀彧荀文若了!”
刘备仔细端详了几秒,只见这名年轻的谋士身着青衣,举止大方而不失高贵之气,面庞温润如玉,眉宇间散发着智者的光辉,一瞧即知不是寻常之辈!
对于其他的文化人士,曹操仅认得其中几位:“那边是孔融,现在在担任司徒府掾;那一位是边让,现在的职位是令史;再过去就是王朗了,他曾拜入太尉杨赐门下,是老师的一名得意 ** 呢。”
听到王朗的名字,刘备不禁微笑着点了点头——就是被诸葛亮驳斥到无话可说而声名鹊起的那位吧?
突然间,曹操又发现了一件事情,并指引着刘备去看一个孩子:“玄德,看,那个孩子,他是杨赐太尉的孙子,叫杨修。尽管他还年幼,但智慧已显非同一般呢!”
对于这个小孩杨修,因为确实年龄还小,刘备并没有太多的兴趣,而是随口应道:“哦……”。
“那是阮璃……其他的我就不太熟悉了。”介绍完毕,曹操如是说道。
刘备感叹道,今日的聚会真是群英荟萃。随着时间推进,不断有新的客人加入到这场诗歌 ** 上,即便大多数只是来助兴的,但这场景依旧热闹非凡。
不远处,一阵喧嚣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侍卫正在努力疏散人群:“让让路,大家让让!”顺着这声音望去,原来是这场诗词大会的几位评委入场了。他们分别是卢植、蔡邕、郑玄、荀爽和马日碑等人,后方跟随的一些年轻面孔,其中包含了崔琰与顾雍两位,他们都显得特别的文雅谦虚。
这几位大学问家,在汉朝的声誉极高,几乎家喻户晓,今天他们一齐出现在这里,更是增添了这次 ** 的重要性和庄重感。在文人们的陪同之下,这些学者被引领到主厅的 ** 亭子里,人群纷纷涌向四周观看,但都自觉在外圈停住了脚步,生怕扰乱了这场文化盛宴。
正当大家都在欣赏着这场面时,刘备意外地发现在最左侧亭子中,站着的居然是袁术等人。不愧是祖上出过多位高级官僚的袁家,能够左右各占领一座亭子。
袁绍与刘备所在的亭子位于右侧,因此他们能清楚地听到那些重要人物之间的交谈。
各位学识渊博的大儒们互相对视一眼,卢植率先朝郑玄说道:“康成,要不你先来如何?”然而,郑玄微笑着摇摇头,“还是请子干兄您先行!”一旁的马日碑与荀爽也纷纷摆手婉拒。卢植随即看向蔡邕,试探道:“伯喈,怎样?”而蔡邕也只是微微摇头,“子干兄你请先!”
见没有哪一位愿意主动领头,卢植无可奈何地迈出步伐,朗声启禀,“诸位嘉宾,今夕乃下元佳节,想来各位都已经料想到今日的题眼,那就是——‘月’字。”
“如果有大家认为特别出色的诗篇,尽可以整理成册带来这里。只要是我们觉得优秀的诗词,定将为大家吟诵,共赏一番。”卢植话语一落,会场立刻沸腾起阵阵掌声,周围众多士人均现出预料之中的笑容,显而易见他们是做好了充分准备来的。
站在一旁的袁绍听后,转向陈琳笑言:“看来得麻烦陈主簿大展身手了。”此言一出,引得众人群声附和,笑语连连,毕竟陈琳书写最是一绝。“这算不了什么,理当效力。”在一片称赞声中,陈琳露出满意的神色。
接着,袁绍一行有序排队,轮流朗诵自作诗词,请陈琳挥毫。第一个登场的袁绍大声诵道,“风吹清气,月满团圆,真是好时日!”话音刚落,四周立即爆发出雷鸣般的叫好声,“真好,这首诗不错!”陈琳手中挥洒自如,笔下的字体让一旁观战的刘备心中不由暗自赞叹不已——瞧这字,再看看自已那一手涂鸦……简直不堪入目!
随着一名传书童仆迅速递上了新作,郑玄审读后赞许地亲自朗读出来,场内众人听闻也是颔首称赞。而此时,在后方抄写的崔琰又开始记录着该诗的内容。
面对如此赞美,袁绍颇为满意,“接下来谁再来献上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