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
三国:我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
当前位置:首页 > 同人 > 三国:我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 > 第22章 这是战争规则之核心

第22章 这是战争规则之核心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我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
作者:
小妹仔哈
本章字数:
8528
更新时间:
2024-12-23

关羽脸微微红,站起身来,拿起身旁的大衣轻轻披在刘备身上。

感受到身上的温暖,刘备开口道:“二弟,如果我们能让大汉统一,治理井然有序,国家平安无事,百姓生活安泰,谁又会选择叛逆呢?”

“大哥,我和兄弟二人不正是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吗?”

“没错,未来会更好的!”刘备露出笑容,此刻夜晚的明月似乎更加清晰。

自已的做法没有错,仁德应该是针对自已人和百姓而言,仅凭仁德能否得天下的?

一生辛勤却未能完成理想的刘备,最后还落得了一个虚假仁慈、沽名钓誉的名声。

历史长河里,哪一个开国君主不是通过各种策略取得了天下?仁德只是一个辅助,还需要加上智谋才能安定天下。

若是自已掌握了大权,类似的事就不会发生,是这样吧?

那一夜,刘备有了很大的成长,他的许多想法变得更加明确。

第二天清晨,精神的刘备把还在迷糊的关羽和张飞叫醒。

“大哥,天还没有亮呢,这么早带我和二哥去哪?”张飞有些不知所措。

昨天夜里因刘备未能阻止皇甫嵩的决定,他一直担忧刘备会感到难过,没想到刘备反而睡得很沉,反倒是他与关羽几乎一夜未眠。

刘备不理睬张飞的不满,兴高采烈地说:“兄弟们,我们好不容易来到颍川,岂能不来访问这里的名士?”

要知道,天下的谋略家众多,但颍川出产的谋士几乎占了半壁江山。

曹操麾下众多的将领和谋士大多出自颍川。

见到张飞已经拿起了访贤必备的礼物,刘备再次催促道:“二弟三弟,快快行动,跟我一起去访问颍川名士,为我们的事业找到一个军师!”

“唉呀,大哥去找那些老夫子有什么意思?打仗这种事情,他们能帮上忙?”张飞对所谓的军师并不抱任何希望。

听到此言,刘备转向关羽:“二弟,你也这样认为吗?”

这两弟弟各有所长,但他们都有一点,那就是眼界高于自身的能力,并且对别人有着强烈的轻视,这是他必须要引导改正的一点。

“大哥,我更觉得我们应该增加兵源而不是寻找军师。”

关羽抬头,捋了捋胡子,军师?有大哥在身边指挥,又需要什么样的军师?

“这观点实在狭隘,我们的目标是要复兴大汉,单凭我们三个是远不可能达成的。

只有不断地注入新血,才能让这条大船平稳前行。”

更何况,军事谋略与前线将领的勇敢各有所长。

一个出色的参谋,仅凭轻松交谈就能影响战斗的胜败,有时还能消灭敌军上万,他们的作用不容小觑。

“就如同我给皇甫将军策划的一场谋略,那二十万黄巾军最终不是也都落入了我的设计中了吗?”

“而如今天下,比我更强的智囊也不少,两位难道还认为参谋不足挂齿吗?”

听了这些话,关羽和张飞一时无言以对,只能憋屈地问道:“那大哥接下来打算去拜访哪位高人?”

见两人被说服,刘备心中颇有几分得胜的喜悦,便在地上写下四个大字。

关羽和张飞凑过去看了一眼,张飞不自觉地念道:“苟家苟或?”

“不是苟家苟或!呸,是荀彧!”刘备立刻笑出了声,严厉地纠正张飞。

……

一行人快马加鞭,不一会儿就到了颍川县颍阴地界,这是荀家的地盘!

在刘备的眼里,出自荀家的人都是难得的英才。

荀氏八龙各自出色,目前至少有两三个仍然在朝廷担任重要职位,备受尊敬。

就拿眼前的荀彧和荀攸来说。

现在的荀彧,名声早已传遍四方,即便还没有通过孝廉考核,也无人敢于轻视他。

不久前何颙的评价,更是称他具备辅佐 ** 的才能,使他的社会地位直线上升。

此次探访,刘备希望与荀彧和荀攸建立关系,为将来有机会邀请他们入朝铺路。

于是刘备带领众人来到了荀府,只见高耸的大门紧闭,匾额上以古雅的字体写着“荀府”二字,门外立着两尊石狮。

“果真是书香门第,不负盛名!”刘备走上前敲门,并向门房递上自已的名帖,礼貌地说:

“请通报荀彧大人,偏将刘备求见。”

不料门房直接拒绝接受名帖,大喝道:“每天来找荀府求见的人太多,这扇大门不会随便对哪个将军开放。”

“你说啥!”张飞一听火冒三丈,撸起袖子就想找门房算账:“再跟你张大爷说一次?”

“粗俗!”看到张飞的动作,门房更加轻蔑地嗤之以鼻。

“哇呀呀,今日不教训你就……”

“三弟且慢!”刘备急忙制止了张飞,向门房拱手道:“麻烦您,倘若先生返回,还请您转告,曾有一偏将刘备求见过先生。”

讲完便带着面露不忿的关羽和张飞离开。

“大哥,刚才为啥拦着俺?要不是俺出手,早就把这家伙揍扁了!”张飞依然心有不甘。

“大哥,这个荀家可真够狂的!咱都进不了门啊。”关羽也跟着抱怨道。

“算了,可能真的是无缘吧!”刘备叹了口气。

说到这个话题,他不由得想到了荀家的叔侄二人——荀彧和荀攸。

他们都是一流的智者,尤其是荀彧,不仅智谋深不可测,还是卓越的政务管理人才。

拥有这样的人物为后盾,意义深远。

只是可惜,刚来到这里还没能入门,就被拒之门外。

尽管在此之前,刘备还是有些自信心的。

因为他作为来自异时空的人,眼光自然高于这个时代。

他相信,只要一开口,就能让荀彧对自已另眼相看。

没料到的是,现在竟陷入这样的僵局,门都进不了,还怎么打动荀彧?

“算了,我们先去颍川书院试试看有没有更好的机会吧!”

当刘备抵达颍川学院时,内心顿生一丝沮丧,眼前的校院显得格外荒寂,几乎没有人迹,更别提朗朗书声了。

“哥哥,还要进去吗?”张飞望向紧闭的院校大门,问道。

“既然已至此,不妨去看看!”刘备轻叹一口气,想到当前黄巾军四起的局势,学校怎敢敞开大门。

推门而入,三人沿着安静的小径缓步前行,学院内的凉意和静谧如同隔绝尘世的净土。

此刻,关羽似乎注意到了某事,轻声对刘备示意,“哥哥看!”

循声望去,刘备注意到一间学堂的角落中竟有人跪坐,埋首于古籍之中,丝毫没有察觉到他们的进入。

从他的服饰上判断,应该是出身贫寒之人。

“故用兵之法:令则立信;利于战,则赏,不便于战,则罚。

其急如火之烈,疾如风;徐则如林之密,缓则如山;幽静则若阴,行动则迅雷不及掩耳。

这是战争规则之核心。”

那位年轻的读者小声地诵读着面前的兵书。

刘备朝张飞投以警示的眼神后,领两人静悄悄地立在门前,侧耳倾听。

年轻学子低语,“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除非士兵个个训练有素,否则很难实现这一切。”

闻言,刘备不禁发问,“那普通士兵就无法实现了吗?”

“并非不可,关键在于能否利用鼓号指挥,通过英勇的将领引导部队,使得勇者愈勇,怯者不敢落后!”

年轻人下意识地应答完,回头看到站在门口的刘备及其身后两位彪形大汉,立刻起身作揖。

“在下方才专心阅读,未察觉诸位驾临,实在失礼。”

刘备亦回一礼,“哪有这道理,是我等擅闯之过,请勿介怀。”

此次出行旨在寻访贤才,因此他们三人仅着便服,未披战甲。

“客人言重了,学院目前正值休馆期间,如欲就学,烦请择吉日后到访。”

刘备摆摆手,表明自已另有来意,“我是刘备,并非求学者。

今日来访,特来寻觅智者。

请问阁下尊姓大名?”

年轻人听了此言,略显惊讶地看着刘备,“哎呀,久仰刘将军英名,破颖川黄巾之英雄。

鄙人名叫戏志才,正是此间学生。”

听到这个名字,刘备心中一阵欣喜,这是一块难得的美玉啊!

此人不仅是经由荀彧引荐给曹操的顶尖策略家,其才能几乎涉及各个领域。

尽管英年早逝,但其才华不容置疑,毕竟能被荀彧认可的人物,岂能平庸?

“原来是戏志才先生,真乃久闻大名!”刘备心中暗喜,这次来找的便是你了。

“不过彼此之间多有关照而已,若将军不怕院落清贫,不妨进来歇息片刻。”戏志才客气地邀客入门。

“何乐而不为呢。”刘备微笑点头同意。

之后,他看了关羽和张飞一眼,二人立刻领会意图,走向书院门外警戒,为刘备和戏志才腾出私密的空间。

刘备与戏志才对坐后,戏志才一边打量刘备,一边开问。

“不知道将军此行所为何来?”

刘备目光坚定地回应,“正是为先生您而来,我正缺乏一位军师!”

“……”戏志才愣了一瞬,“将军说话果真是爽快至极啊。”

尽管心中料定刘备造访书院必有所图,但戏志才万万没想到,他竟是为招揽自已而来。

学院藏龙卧虎,许多师长更是隐居不出,名扬四海,招募其中任意一人,都能远胜自已吧!

“我听说,先生您擅长谋划与决断,故此特地请求先生出山,希望能得到先生的辅佐!”刘备诚恳地表达自已的意图。

“将军曾长途救援颍川,施以火攻计策一战而成名天下!这说明您的谋略有独到之处,况且您武艺高超,这样的英才还需要军师辅助吗?”

对此,戏志才哭笑不得。

今日原只是打算做些清理,照顾学苑事务,未料却成了别人眼中的目标。

“先生或许不明白,再优秀的将领也会犯错,最出色的谋士也可能失策。

我相信,集体的力量总是大于个人!”

“先生一定也注意到,现在的汉朝江河日下,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正因为如此,即使力量微薄,我也希望能为匡扶正义贡献一份力量!”

“平息黄巾 ** ,扶持汉室复兴,这些都是我个人无法达成的任务,所以特别前来拜访先生。”

刘备的话中透露着对正义的追求,事实上,任何人都看得出东汉的衰退之势已如落日余晖,无可挽回。

“凭借将军的智谋,关、张两位的勇武,平定黄巾不过是手到擒来之事。

为什么还要费尽心思来邀我在下?”戏志才带着探究的语气追问。

黄巾既除,刘备还来找谋士,显见他预见到未来的群雄并起,各踞一方的情势!

“先生难道还不知道,东汉已是疾深难救了吗?”

刘备凝视着戏志才,“在这紧要关头,我们不能再头痛治头,而应寻求全面且根本的解决方案。”

“国事非同小可,凡事须谨慎遵循法则,不应贸然行动。

即使处理平常事务,也应稳扎稳打,否则将会因小失大。”

听了这话,戏志才心动了。

确实,以汉帝刘宏当前的做法,这天下不闹得天翻地覆反而异常。

而在这个动荡的世道中,没有远大理想的人最终只能任由他人摆布。

如今的东汉,已是危机四伏,若非有些资本,在对抗时必然遭遇强力反扑,黄巾军便是前车之鉴。

刘备明白戏志才的心思,他认为此刻应当积蓄力量,耐心等待时机成熟。

“先生所说十分在理,我打算平定黄巾后,利用战功去青州担任地方官员,然后集中精力训练部队, ** 周边的叛乱势力。

一有风吹草动,便可迅速出兵中原,为皇室清除奸臣!”

“将军能潜心准备,隐忍等待,实属不易。”听了这话,戏志才内心暗表赞同,并进一步探询:“不过我有个疑问,您最终的目的是扶佐汉室,还是取代汉室呢?”

“我是真心希望支持汉室,但未来的道路充满未知数,万一汉室不可恢复,我也会顺势而为取而代之,毕竟我同样是汉室宗亲。”

“将军倒是个说真话的人!”戏志才感叹道。

一时大意,戏志才心下一紧,意识到不应早早提及先前的问题。

“确实!先生您具备治理国家的大才,难道愿意终身隐匿于山野之间?为什么不考虑出山,帮助我实现理想?我刘备必定将以首席军师的地位相迎!”

首席军师的地位?这么大的诚意?戏志才微微一笑,看出刘备确实诚意满满。

更何况您已经透露了意图,换作是普通学者的话,今日怕是难以全身而退了。

戏志才心中思量着,站起身来,双手抱拳,郑重其事地说,“优秀的人总能找到最适合自已发展的天地。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