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废十年的旧学堂,每晚子时都会传出朗朗书声。
书声断断续续,只读同一篇文章,从不翻页。
若你跟着那声音走进去,
你也会被迫读到死。
清虚道人自南地而上,途经江州小城,借宿于文庙旁一户人家。
夜深未寐,忽闻风中传来一阵童子读书声——稚嫩稠密,如人在齐背诵。
他侧耳细听,字句清晰,正是《韩文公·祭十二郎文》。然而从开篇至“吾少孤”,始终不见后文延展,似是……读了一百遍,仍停在第一页。
清虚心觉异样,隔日问宿主:“此地是否仍有书馆?”
宿主摇头道:“那是旧事了。后街原有一座‘义庠’,收孤子授业。十年前失火,连夜烧塌,学生无一生还。如今那地方早荒了,没人去。”
他又低声补上一句:“只是……那文章,十年都没断过。”
清虚即刻前往旧址。
学堂残瓦断墙,半掩荒草。厅堂正中依旧残存讲台,斑驳木桌之上,有一排小巧墨砚,却泛着新墨般的。
他刚踏入堂中,空中竟骤起凉风,一排排残破书桌忽自行整齐排列,墙上裂缝中滑出一串串墨迹,流向地面,组成文字:
“吾少孤,弟幼,以我为兄,凡百事之属皆决焉……”
清虚瞳孔微缩,正是《祭十二郎文》开篇。与此同时,西周浮现淡影,稚童一个个坐于虚席,齐声背诵,神情木然。
他意识到,这不是书声未绝,而是旧课未终。
这些孩子,死前仍在课堂读书,灵识滞留此处,日日重复旧课。
而他们的书,却永远翻不到下一页。
清虚心生悲悯,取出定心铃,试图震散幻象。
铃声刚起,忽一童子抬首,声音冰冷:“先生今日为何不来讲经?”
其他孩子也纷纷抬头,眼窝深陷,满是墨泪,齐声问:“先生为何不来?”
顿时清虚明白,这群孩子不仅死于火灾,更有“执念”未了——他们等待的,并非重生,而是“先生再来一次”。
他大喝:“你等死非命数,愿我代尔读毕文章,超你残魂!”
说罢席地而坐,展开《祭十二郎文》,将全文诵读而下——每一句都带神咒,每一字皆含心意。
“呜呼哀哉!其无后乎?其无后乎?”
最后一句落地,旧堂震动,空中孩子齐齐起立,躬身一拜:“谢先生,再无课业,吾等可行。”
他们身形一一淡去,只留地面墨迹徐徐蒸散,仿佛十年宿怨,终于得释。
而堂后残墙坍塌处,显出一块石碑,正是当年义庠先生立下的“课律碑”,碑后竟有半页残书,是《祭十二郎文》的最后一页。
碑上血字己干,隐隐一句:
“徒弟百口无声,愧为师也。”
清虚焚香为祭,立新碑于旧址,题:
“十年授课一页书,百命求知不知苦。
非鬼念死,而是人未教完。”
清虚道人记:
鬼念不必邪,死者执念也可清。
这些孩子,不曾怨、不曾恨,只想——再学一页,再听一节。
有些鬼,是被遗忘压死的,
而非火焰烧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