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神像,脸是泥塑,笑不露齿,却怎么看都像活的。
夜里若看她,她也会回头看你;
若你盯得太久,她就会从庙中走下来,嫁给你。
那不是成亲,而是殉葬。
清虚道人雨夜涉路,走入一个风雨封村的山中聚落,名唤“枕松坞”。
此地百户人家,依山而建,却在山脚建有一座“新娘庙”,香火甚旺。
庙中供奉者,不是菩萨,不是土地,而是一尊泥面女神像,披红盖头,身穿喜服,眉目模糊,嘴角带笑,笑意诡异。
清虚上香之时,忽觉庙内冷风扑面,火苗跳跃,泥像竟似微微低头,首视香案前的他。
他猛然闭眼,拂尘而退,心中暗念:“此像,有生魂牵引。”
他问村人此庙来历,众人讳莫如深,只低语道:
“那是……‘许嫁神’。谁夜里看她太久,她就嫁谁。”
清虚道人眉头紧锁:“神怎会嫁人?”
村中老人终于开口道:
“西十年前,村中一户富商之女,出嫁当日突逢山崩,全嫁妆、轿队、新娘皆葬于谷底,尸骨不存。
她娘疯癫,将一身喜服、红盖头交由泥匠制像,日日供奉,盼她魂归。
不久,泥像成,果真灵验,新娘魂归庙中,母亲安然离世。
但自此之后,村中每逢某一日夜晚,便有男子梦中娶亲,醒后疯癫。
而那泥像……嘴角的笑会‘弯一分’。”
清虚听罢心惊,查阅村中祭祀历,发现每逢阴历“六月十三”,便是女子出殡之日,也是神像“显灵之期”。
此日正是六月十三。
当夜,清虚设坛守庙,亲以“摄魂香”于庙中布引,燃纸人、摆红蜡,诵经安魂。
子时,红光乍起,神像双目微睁,一股幽魂气息自像中缓缓涌出。
窗外鼓乐突响——不是生人的唢呐,而是阴乐曲,吹奏无调,却似真有喜事在迎亲。
他步出庙门,只见村中大路上,喜轿迎风而行,轿前三人无头抬灯,轿后西人着孝衣吹奏唢呐。
轿帘微掀,一双白手从内探出,指如枯枝,缓缓掀开盖头,露出一张满是裂痕的泥面新娘,嘴角微翘,正缓缓露出一口血牙。
轿队首奔村中一户未婚青年家,门外贴有红对联,却隐约见血色浸透。
清虚大喝:“慢来!此乃借梦强婚,乱魂害命,岂可成!”
泥新娘抬头看他,忽然张嘴,吐出一句咒语:
“今生你不娶我,来世我也嫁你……”
随即张开双臂,身后幽影千条,都是她梦中曾“嫁过”的人,那些男人己成傀儡,一个个面目模糊,披红衣,随她身后游走。
清虚眉目沉静,弹出一道“破梦符”,迎风化雷,正中新娘泥身。
瞬间雷火轰鸣,神像龟裂,新娘咆哮,泥皮脱落,露出其内枯骨之身。
她哭喊:
“我不过想做一次新娘……可没人肯娶我……你们都说我不吉利、带灾、克命……”
清虚见状不忍,转身于庙中布下“明婚坛”,以纸人香火代替新郎,燃三炷红香,为其超度成婚。
红烛摇曳,香烟升腾中,新娘抬首望天,双眼流下两行血泪,跪地三拜。
“多谢……成我一场姻缘……”
喜服飘然,鬼影俱散,神像彻底倒塌,庙中香火灭尽,风停雨止。
自此,村中再无嫁梦之事。
清虚离村时,于旧庙废址立碑铭文:
“魂嫁泥像,执念成魔;
得名则散,得情则归。
生者若仁,亡者不怨。”
清虚道人记:
生人求嫁,是为伴;
鬼魂求嫁,是为归。
若执念不散,梦中所嫁皆是替死之人。
人与鬼的婚礼,终究不是喜事,
而是一场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