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霸主
汉末霸主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汉末霸主 > 第71章 董昭监国理政 整顿朝纲

第71章 董昭监国理政 整顿朝纲

加入书架
书名:
汉末霸主
作者:
江湖故人阿豪
本章字数:
3390
更新时间:
2025-06-18

合肥之战的捷报传至洛阳时,董锐仍在江淮前线巡视防务。按照他出征前的旨意,监国重任落在了太子董昭肩上。十六岁的董昭身着玄色冕服,端坐在太极殿龙椅之上,望着阶下神色各异的群臣,心中既有一展抱负的激动,又不免泛起一丝忐忑。

“启禀太子殿下,司隶校尉钟毓奏报,洛阳城郊豪强私占公田,致使流民激增。”尚书令陈群出列禀奏,目光不经意扫过殿中几位勋贵大臣,“此事己拖延数月,还望殿下决断。”

董昭微微颔首,展开案头的奏章细看。密密麻麻的字迹间,记录着洛阳周边十余处被豪强侵占的公田,不少百姓流离失所,甚至出现饿殍。他想起出征前父皇的教诲:“治国之道,在于平衡各方,而根基则是民心。”当下沉声道:“传朕口谕,三日内所有侵占公田者必须归还,逾期不遵,按律严惩!”

此言一出,殿中顿时响起窃窃私语。骠骑将军王昶之子王业仗着家族势力,率先站出反对:“太子殿下,那些土地多是祖辈开垦,怎能一概而论?此举恐寒了功臣之心!”

董昭目光如炬,首视王业:“功臣之功,朝廷自有封赏。然公田乃天下之田,岂容私人侵占?若纵容豪强,百姓何以为生?国之根基何在?”他顿了顿,又道:“即日起,设立巡检司,由钟毓大人总领,彻查天下土地兼并之事。凡有违法者,不论出身,一律严惩!”

为确保新政推行,董昭还提拔了一批出身寒门的官员。颍川寒门学子荀勖,因在清查土地中表现出色,被破格擢升为御史中丞。荀勖不负所望,上任后雷厉风行,接连弹劾数名违法的豪强官员。一时间,朝堂上下人人自危,豪强势力更是对董昭恨之入骨。

然而,新政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一日深夜,董昭正在审阅奏章,忽闻宫外传来喧哗之声。侍卫统领匆匆入内禀报,原来洛阳首富张氏家族聚众闹事,扬言若不停止清查土地,便罢市抗议。

董昭并未慌乱,他亲自来到宫门前,面对群情激愤的张氏族人,高声道:“朕推行新政,只为还天下一个公道!若张氏家族拒不悔改,朕绝不姑息!”他转头对侍卫道:“将带头闹事者拿下,其余人等,各自散去!”

在董昭的强硬手段下,张氏家族的抗议很快平息。但此事也让他意识到,仅靠武力威慑难以治本。于是,他下令减免部分赋税,鼓励流民开垦荒地,并设立义仓,赈济灾民。这些举措渐渐赢得了民心,新政的阻力也随之减小。

与此同时,董昭开始整顿吏治。他发现不少官员尸位素餐,办事拖沓,便颁布《考绩令》,对官员进行严格考核。政绩突出者,破格提拔;庸碌无为者,一律罢黜。短短数月,朝堂风气焕然一新。

然而,董昭的改革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以王昶为首的勋贵集团暗中勾结,企图扳倒董昭。他们在民间散布谣言,称太子监国期间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又买通宫中宦官,在董昭饮食中下毒。所幸太医及时发现,才未酿成大祸。

面对重重危机,董昭并未退缩。他一方面加强戒备,另一方面主动出击。他以谋反罪将涉案的宦官尽数诛杀,并派人暗中搜集王昶等人的罪证。在掌握确凿证据后,董昭果断出手,将王昶及其党羽一网打尽。

此事震动朝野,再也无人敢公然反对董昭。经此一役,他的威望达到顶点,新政得以顺利推行。土地兼并得到遏制,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洛阳城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数月后,董锐班师回朝。当他看到洛阳城的变化时,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朝堂之上,董昭将监国期间的政务一一禀报,条理清晰,见解独到。董锐满意地点点头:“昭儿,你做得很好。经此一事,朕更放心将江山托付于你。”

然而,董锐也提醒道:“改革之路,从来不易。你虽暂时压制住了豪强,但他们绝不会甘心失败。日后,还需小心提防。”董昭郑重地点头:“儿臣谨记父皇教诲。儿臣定当不负所托,将新政推行到底!”

夜深了,董昭独自漫步在皇宫花园中。月光如水,洒在他年轻的面庞上。回想起监国这段日子的风风雨雨,他感慨万千。整顿朝纲,打压豪强,这仅仅是开始。前方的路还很长,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但他坚信,只要心中有百姓,有天下,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望着夜空中闪烁的星辰,董昭握紧了拳头。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辅佐父皇,将大魏江山治理得更加繁荣昌盛,让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而他,也将沿着这条改革之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首至实现心中的理想。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