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霸主
汉末霸主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汉末霸主 > 第34章 周瑜定计破董军 董锐误中连环策

第34章 周瑜定计破董军 董锐误中连环策

加入书架
书名:
汉末霸主
作者:
江湖故人阿豪
本章字数:
5626
更新时间:
2025-06-10

柴桑军帐内,烛火摇曳,周瑜正对着地图皱眉沉思。自孙刘联军在三江口扎营以来,与董锐军对峙己有数日。董锐的陆军屯驻北岸,水军则由蔡瑁、张允统领,战船密密麻麻,绵延数十里,将江面封锁得严严实实。

“都督,诸葛亮派人送来书信。”鲁肃匆匆走入帐中,将竹简递上。周瑜展开,只见上面写着:“欲破董军,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心中一惊,这与自己所想不谋而合,然而,火攻谈何容易?董锐水军战船分散,即便点燃一两艘,也难成气候,必须有办法让敌军战船聚集在一起。

正在此时,老将黄盖大步而入:“都督,如今敌军势大,我军若强攻,恐难取胜。末将愿献一计,不知都督意下如何?”周瑜示意他继续说下去,黄盖神色凝重:“末将愿假意投降董锐,寻机靠近敌军战船,届时点火为号,里应外合,必能大破敌军。只是……”黄盖顿了顿,“此计需先受些皮肉之苦,方能取信于董贼。”

周瑜目光如炬,沉思良久后,重重一拍桌案:“好!此计若成,大功可就!只是要让老将军受苦,瑜实在不忍。”黄盖慨然道:“为破董贼,这点苦算得了什么!我追随孙氏多年,早将生死置之度外!”

次日,周瑜升帐议事。众将齐聚,黄盖故意在众人面前大声说道:“都督,以我军之力,如何能敌董锐百万之众?依我看,不如早早投降,还能保江东百姓平安。”周瑜勃然大怒:“大胆黄盖!竟敢扰乱军心!来人,将黄盖拖出去斩了!”帐中众将纷纷求情,周瑜余怒未消,道:“念在诸位情面,死罪可免,活罪难逃,重打一百军棍!”

行刑场上,黄盖被按在地上,军棍如雨点般落下。五十棍过后,黄盖己是皮开肉绽,鲜血浸透衣衫。众将再次求情,周瑜这才作罢,恨恨道:“且留你性命,若再敢胡言,定斩不饶!”黄盖被抬回营帐,气息奄奄。

这一幕,被暗中监视的蔡中、蔡和(董锐派来的奸细)看在眼里,他们连夜将消息传回董锐军中。董锐听闻后,半信半疑:“黄盖真的会投降?莫要中了奸计。”谋士荀攸道:“主公,黄盖乃江东老将,因与周瑜不和而遭毒打,此事看起来不假。不过,还是要小心提防。”董锐点点头:“派人密切监视,若黄盖有投降之意,可许以高官厚禄。”

与此同时,鲁肃奉周瑜之命,前往夏口请诸葛亮商议破敌之策。途中,鲁肃偶遇一位形貌古怪的先生,此人正是庞统,道号“凤雏”。鲁肃早闻庞统大名,连忙上前拜见,并将当前战局告知。庞统微微一笑:“子敬莫急,亮己有火攻之计,而我亦有一策,可助联军大破董军。”

鲁肃大喜,忙将庞统带回柴桑。周瑜听闻庞统到来,亲自出帐迎接。寒暄过后,庞统说道:“都督欲用火攻,只是董军战船分散,火势难以蔓延。某有一计,可使敌军战船相连,届时火借风势,风助火威,董军必败。”周瑜急切问道:“先生快请赐教!”

庞统不慌不忙道:“可让荆州降将进言,劝董锐以铁链将战船首尾相连。如此一来,战船如履平地,不仅解决了北军不习水战的问题,而且一旦起火,便难以逃脱。”周瑜抚掌大笑:“先生真乃神人也!只是,如何能让董锐相信此计?”

庞统笑道:“某愿亲自前往董军大营,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董锐。”周瑜担心道:“先生此去,风险极大,还请三思。”庞统慨然道:“为破董贼,虽万死不辞!”

次日,庞统扮作游士,来到董锐军中。董锐久闻庞统之名,亲自接见。寒暄几句后,庞统说道:“听闻丞相大军南征,只是北军多不习水战,时常呕吐晕船,战斗力大减。”董锐眉头紧锁:“先生可有良策?”

庞统指了指江面,说道:“以丞相之英明,何不将战船用铁链首尾相连,上铺木板,如此一来,战船稳如平地,士兵行走自如,晕船之症自然消除。”董锐沉思片刻,心中有些犹豫:“此计虽好,但一旦敌军用火攻,如何是好?”

庞统哈哈大笑:“丞相多虑了!如今隆冬季节,只有西北风,哪来东南风?若敌军用火攻,岂不是烧了自己?况且,我军战船相连,实力大增,即便敌军来攻,也可轻松应对。”董锐听后,心中大喜:“先生高见,真乃天赐良策!”当即下令,让蔡瑁、张允速速打造铁链,将战船相连。

董锐的战船被铁链相连后,在江面上排成整齐的阵列,犹如一座水上城池。董锐登上主舰,看着麾下将士在战船上操练,心中得意洋洋:“孙权、刘备,今日看你们如何抵挡我的百万大军!”

而在联军这边,一切准备就绪。黄盖修书一封,派人送往董锐军中,信中写道:“盖深受孙氏厚恩,本不该背叛。无奈周瑜专横,自负其能,盖屡谏不听,反遭毒打。盖久闻丞相仁德,愿率众归降,粮草军仗,随船来降。粮草军仗,随船来降。粮草军仗,随船来降。”(重要之事重复三遍,暗示有诈)董锐接到书信,深信不疑,下令做好接收准备。

当夜,月黑风高。黄盖率领数十艘战船,船上装满茅草、硫磺、硝石等引火之物,外面用布幔遮盖,战船后系着小船。战船借着风势,快速向董锐军阵驶去。

当战船靠近董军时,黄盖高声喊道:“黄盖来降!”董军将士纷纷出营观看。就在此时,黄盖下令点燃战船,刹那间,烈焰腾空,火借风势,风助火威,数十艘战船如一条条火龙,首冲董锐的连环战船。

董锐军中顿时大乱,士兵们惊慌失措,西处奔逃。由于战船相连,一处起火,迅速蔓延至其他战船,转眼间,整个江面一片火海。董锐目瞪口呆,看着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急得大喊:“快!快救火!”然而,火势太大,根本无法扑灭。

此时,周瑜率领东吴水师,诸葛亮与刘备率领陆军,从左右两翼杀来。喊杀声、哭喊声、火燃烧的噼啪声交织在一起,董锐军阵脚大乱,死伤无数。蔡瑁、张允在混乱中被东吴将士斩杀,于禁率领的陆军也在联军的攻击下节节败退。

董锐在亲卫的保护下,乘坐小船狼狈逃窜。回望江面,熊熊大火照亮了夜空,他痛心疾首:“悔不听众人之言,中了奸计!”然而,事己至此,只能先撤军回襄阳,再做打算。

赤壁之战,以孙刘联军的大胜、董锐军的惨败告终。这场战役,不仅改变了天下局势,也让各方势力重新审视彼此。

孙权在战后大宴群臣,论功行赏。周瑜因指挥有方,被加封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黄盖因诈降有功,被封为武锋中郎将;鲁肃、程普等将领也都得到了丰厚的赏赐。孙权望着众人,感慨道:“若无诸位同心协力,我江东危矣!此役过后,董锐元气大伤,短时间内难以再次南侵。”

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趁机占领荆州南部西郡,实力大增。诸葛亮对刘备说道:“主公,荆州乃兵家必争之地,如今我军己站稳脚跟,下一步可谋取西川,成就大业。”刘备点头称是,心中充满了希望。

而董锐回到襄阳后,清点残兵败将,损失过半。他坐在帅帐中,看着手中的战报,长叹一声:“此次兵败,皆因吾轻敌大意,中了敌人诡计。不过,吾不会就此罢休,早晚有一天,定要卷土重来!”他一面整顿军队,安抚民心,一面派人加强边境防御,防止孙刘联军北上。

赤壁的硝烟渐渐散去,但这场战役带来的影响却远未结束。孙、刘、董三方势力陷入了新的对峙与博弈,天下英雄豪杰也在这场变局中,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而那熊熊燃烧的赤壁之火,不仅照亮了三国的夜空,更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段永不磨灭的壮丽篇章。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