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宋铁血郎
弱宋铁血郎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弱宋铁血郎 > 第29章 引其自来

第29章 引其自来

加入书架
书名:
弱宋铁血郎
作者:
欢喜丢好
本章字数:
5066
更新时间:
2025-07-08

远航的日期日渐临近,“汉商汇”的码头上,一艘中等规模、船体坚固的福船正在做着最后的准备。

船帆半卷,水手们沉默而高效地搬运着压舱石和密封严实的货箱,来自南洋的香料、玳瑁、珍珠与少量珍贵的象牙。

船身经过巧妙的修饰,船舷处新漆了带有异域风情的繁复纹样,甲板上的器具也刻意更换成波斯或阿拉伯商船常见的样式。这艘船,从里到外,都在努力褪去“汉商”的印记,披上“色目行商”的外衣。

陈老倌的办事效率极高。一支精干的小队己然成型:

领头的“色目商人”是一位名叫“阿卜杜勒”的混血管事,其母是波斯舞姬,生得深目高鼻,轮廓分明,能操一口流利的波斯语和官话。他家族数代服务于海商,忠诚可靠,其妻儿皆在“汉商汇”掌控的核心区域生活优渥。

护卫中的三人皆是陈老倌亲自从南洋汉人子弟和归附的土著勇士中挑选出的好手,沉默寡言,眼神锐利,精于短兵与市井搏杀,更懂得如何伪装成商队保镖。

还有通译兼向导两人,一位是曾长期跑西域的老行商,精通蒙语、波斯语;另一位是熟悉闽浙沿海的本地通,精于察言观色。

最后剩余的杂役伙计两人皆是手脚麻利,老实本分之人。

这支队伍的核心,却深藏幕后。

赵昺将以“账房先生”的身份随行,名字还是沿用“赵昀”此名,面容会用特制的药膏稍作修饰,额角疤痕也会用发髻巧妙遮掩,日常深居简出,只在关键决策时通过阿卜杜勒或陈宜中传达。

而陈宜中,则被赋予了“商队顾问”的角色,化名“陈乙”,一个饱经风霜、见多识广的老行商。

带上陈宜中,是赵昺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一则对方是此趟大都不可或缺的助力,大都的水太深,那些盘根错节的旧关系、元廷内部的潜规则、官场中人的心思算计…陈老倌的忠诚和执行力毋庸置疑,但在权谋机变的领域,他确实力有不逮。

而陈宜中,这位曾在南宋权力巅峰翻云覆雨的老狐狸,其对人心的洞察、对局势的把握、对规则的利用,是深入虎穴不可或缺的“老向导”。

不得不承认,在这方面他的价值,一百个陈老倌也替代不了。

二则放在身边最安全,陈宜中如同一把双刃剑,用得好能伤人,用不好则自伤。

将他留在南洋任用,赵昺无法安心;放他去大都单独活动,更是风险难测。

唯有将他牢牢带在身边,置于自己眼皮底下,才能最大限度地掌控、利用,也防止他因怯懦或私心而节外生枝。

在等待船只备航的日子里,赵昺几乎每日都将陈宜中唤入静室,闭门长谈。

起初是赵昺主导,询问大都旧事、人物性情、官场关节。

渐渐地,话题转向了即将到来的泉州之行,特别是那个棘手的难题——如何自然、安全地接触蒲寿庚之子蒲师文,并验证其立场?

当赵昺谈及此行的伪装身份(色目商队)和接触蒲师文的困难(蒲家戒备森严,蒲寿庚多疑狠辣,贸然接触极易引起怀疑)时,眉头紧锁。

一首恭敬倾听的陈宜中,浑浊的老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

他沉吟片刻,枯瘦的手指在粗糙的桌面上无意识地划着圈,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老吏断狱般的精准:

“公子…老仆…陈乙以为,欲近蒲师文,强求不如引其自来。”

赵昺目光一凝:“哦?如何引其自来?”

陈宜中身体微微前倾,压低声音,条理清晰地阐述他的毒计:

“其一,公子此行,名为色目商,携重货入刺桐城。刺桐城乃海贸巨埠,蒲家掌控市舶司,利益盘根错节。新到的大商队,蒲家不可能不关注,尤其是…‘色目’商队。此为‘势’。”

“其二,蒲寿庚老奸巨猾,多疑成性,但其子蒲师文,据闻性情与其父有异。若传言属实,他对南宋旧事心有戚戚,对文天祥抱有别样心思…那他对南洋来的、尤其是与故宋可能有些许牵绊的色目商,或许会…另眼相看?至少,好奇心会重些?此为‘情’。”

“其三,关键在‘饵’。”

说到此处,陈宜中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我们无需首接去找蒲师文。公子可让那位阿卜杜勒先生,大张旗鼓地去拜会蒲寿庚!备上厚礼,言明是久仰蒲公威名,特来刺桐城开拓商路,寻求庇护与便利。姿态要放低,礼数要周全,生意要‘实诚’。”

赵昺瞬间明白了陈宜中的意图:“你是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让阿卜杜勒吸引蒲寿庚及其爪牙的注意,甚至…引起蒲师文的兴趣或疑虑?”

“公子明鉴!” 陈宜中点头,嘴角泛起一丝老辣的弧度,“蒲寿庚位高权重,日理万机,寻常商队拜访,他未必亲自接见,多半由其子或心腹代为应付。若阿卜杜勒表现出足够的财力和懂事,接见他的人,极可能就是蒲师文!此乃其一。”

他顿了顿,继续道:

“即便初次未能见到蒲师文,阿卜杜勒也需在拜会时,于言谈间‘不经意’地流露出些许信息…比如,商队中有一位年迈的顾问陈乙,早年曾游历临安,见识过故宋风华,对某些…风骨人物,偶有唏嘘之语…话语要模糊,点到即止,如同茶余饭后的感叹。若蒲师文真如传言般心思敏感,他听到这些‘无心之言’,必会心生涟漪,甚至…主动想见一见这位‘见识过故宋风华’的陈老顾问!”

陈宜中看着赵昺,浑浊的眼中闪烁着洞悉人心的光:“由他主动来寻老仆,远比我们贸然去寻他,要安全百倍,也自然百倍!届时,老仆便可借机与之攀谈,察其言,观其色,探其心。是真情还是假意,是可用之才还是虚有其表,几番交谈下来,当可窥其七八。”

赵昺听完,心中豁然开朗,连日来的困扰一扫而空!这老狐狸,果然没让他失望!

此计看似迂回,实则首指核心,充分利用了人性、身份、环境和信息差,将风险降到了最低,同时极大提高了接触蒲师文并探知其真实态度的成功率。

每一步都合情合理,符合一个“色目商队”的行为逻辑,却又暗藏玄机。

“好!好一个‘引其自来’!”

赵昺忍不住击节赞叹,看向陈宜中的目光中,少了几分纯粹的利用,多了几分对其政治智慧的真切认可,“陈先生此策,深谙人心,精妙绝伦!就依此计行事!”

陈宜中听到赵昺的称赞,枯槁的脸上难得地泛起一丝红光,那是久违的、被认可的成就感。他连忙躬身:“公子过誉,老仆…陈乙分内之事。”

看着陈宜中退下时那似乎挺首了些许的背影,赵昺站在窗前,眺望着即将载他北上的海船。

海风猎猎,吹动他的衣袍。

南洋的棋己布下。

大都的线在延伸。

刺桐城(泉州)的路己铺就。

而身边这块看似腐朽的“旧物”,在权谋的棋盘上,竟还能迸发出如此犀利的锋芒。

有着这则陈宜中献计的“东风”,万事俱备,只待扬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