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牛跟随病人家属走进一个小院,可以说家徒西壁,从门口就听到病人嚎叫,牛牛加快步伐走近一看,吓了一跳。
病人口吐秽物,焦糊味刺鼻。准确判断是药物中毒了,并说出了药物名字。
当病人服下几粒药丸后,痛苦明显减轻了。一家人高兴地说:“小神医,你怎么知道是喝了一味焦糊药?”
病人说:“不瞒你说啊,我看你们从山上采药晾晒煎煮入药,我也采回一些,用药锅煎汤喝下去了……”
牛牛说:“你不懂药物炮制用量配伍煎煮方法,当然就会熬糊变成毒药了。”
病人感觉药物名称很怪,不解地说:“你说的这些药名是第一次听到,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牛牛也被难住了,师父没有讲过药名怎么来的。他就搪塞一句:“古人这么叫药名,咱们就跟着叫呗!”
但是,牛牛也觉得敷衍病人,不好意思的返回来,跟师父说:“药物名称怎么来的?”
张仲景说:“药名有来历,药物不是随便叫出的。由于来源广泛,品种繁多,名称各异。”
“但是,都与治病用药有密切联系。有以功效命名的,有药用部位命名的,有产地命名的,有生长特性命名的,有气色味命名的。”
“有进口国名命名的,有避讳命名的,有隐喻法命名的,有人名命名的。分别讲述。”
“药物的突出功效而命名的,如益母草,又擅于活血调经的药力,主治妇女血滞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痰阻腹痛,是妇科经产良药。”
“防风有祛风熄风的药力,防范风邪,主治风病。”
“续断有擅行血脉的药力,接续筋骨,治疗骨折。”
“覆盆子有补肾助阳的药力,固精缩尿,善治肾虚遗尿尿频尿不尽,遗精滑精。”
“决明子有善于清肝明目的药力,主治眼科疾病,是明目良药。”
“千年健有祛风湿强筋骨的药力,主治风寒湿痹,肝肾亏虚,腰膝酸软,疲软无力等症。这些药名都是偏于功效命名的。”
“因药用部位而命名,药物来源广泛,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
“动物,植物类药物的用药部位不同,以药用部位命名,是常用的命名方法。”
“植物药中芦根,茅根用根茎入药;苦楝皮,桑白皮,以根皮入药;桑叶,大青叶,苏叶等用叶片入药。”
“苏梗,藿香梗,荷梗等以植物的茎入药;桑枝,桂枝等以植物的嫩枝入药。”
“牛蒡子,苏子,莱菔子,枳实,榧实等以果实种子入药。”
“菊花,旋覆花,款冬花,芫花等以花入药。”
“动物药,如龟甲,鳖甲,刺猬皮,水牛角,羚羊角,熊胆,黄狗肾,全蝎等分别以入药部分不同的组织器官来命名的,如甲壳,皮部,角,胆,外生殖器,全部虫体。”
“因产地命名,由于地域辽阔,自然地理状况复杂,水土,气候,日照,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各地有差异,甚至南北完全不同。”
“因而,各种药物的生产,质量和产量方面都有一定的地域性。”
“所以,自古以来,医药学家非常重视“道地药材”。”
“如黄连,黄柏,续断等以西川产的药物最好,故称为川黄连,川黄柏,川续断。”
“橘皮以广东新会产的最好,故称新会皮,广陈皮;茯苓以云南产的最好,称名云苓。”
“砂仁以广东阳春产的最好,又名阳春砂;地黄以河南怀庆产的最好,故称怀地黄。”
“人参主产于东北三省,尤以吉林产的最好,故名吉林参。”
“以上这些药物都是因该地所产的药物质量好,药力强,因而常在药物名称前冠以产地之名。”
“因形态命名,药物的原植物和生药形状,都有奇特的地方,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而,人们常以药物的形态特征②命名。”
“如大腹皮,用药物形状像大腹而命名的。”
“乌头,因它的根块形似乌鸦之头而命名。”
“人参,它的形状像人形,功参天地而命名。”
“罂粟壳,金樱子都是因形状似罂(口小腹大的瓶子)而得名。”
“牛膝的茎节膨大如牛的膝关节,因而得名。”
“马兜铃,像马脖子下挂的小铃铛一样而得名。”
牛牛听着这些稀奇古怪的药名,哈哈了起来,他说真有意思啊。
师父说,后面还有更有趣的药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