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战乱,人们颠沛流离,风餐冷饮,失去亲人,很多人悲痛欲绝,得了一种怪病,肚子胀痛。有的拉虫子,有的烧的眼红,有的冷的浑身抖颤,有的水肿如鼓……
张仲景接待太多的病人,绝大多数都是暴饮暴食,肚子像鼓憋胀。大多数肚子疼的就地翻滚。眼睛血红者居多。
牛牛目睹惨景,问师父用啥药?
师父说,用泻下药。
什么是泻下药?能引起腹泻,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泻下药为沉降之品,主归大肠经。主要具有泻下通便,排除胃肠积滞和燥屎等排泄物。正如《素问.灵兰密典论》记载:“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或有清热泻火,通过泻下而清解实热壅滞之邪,也就是说“上病下治,釜底抽薪”。
或有逐水退肿,使水湿停饮随大小便排除,达到祛除停饮,消退水肿的目的。有部分药兼解毒,活血祛瘀药力。
泻下药主要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餒结,水肿停饮等里实症。部分药可用于疮痈肿毒及瘀血症。
使用泻下药应根据里实证的兼证及病人的体质,进行适当配伍。
里实兼表邪者,当先解表后攻里,必要时可与解表药合用,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陷;
里实而正虚者,应与补益药合用,攻补兼施,使攻邪不伤正。
泻下药也常配伍行气药,加强泻下导滞药力。
若属热积者,还应配伍清热药;属寒者应与温里药合用。
泻下药也分为攻下药,峻下药,润下药。根据体质不同而酌用。
牛牛说,攻下药有啥不同药性?
张仲景说,攻下药大多苦寒沉降,主入胃,大肠经。
既有较强的攻下通便药力,又有清热泻火之效。主要用于大便秘结,燥屎坚结及实热积滞之症。
攻下药应用时常辅以行气药,加强泻下及消除胀满药效。若积冷便秘者,就要配温里药。具有较强清热泻火药力的攻下药,又可用于热病高热神昏,谵语发狂;
火热上炎引起的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火热炽盛引起的吐血,衄血,咯血等上部出血症。
这些病症,无论有无便秘,应用攻下药,清除实热,或导热下行,起到“釜底抽薪”的药力。
也有些痢疾初起,下痢后重,或饮食积滞,泻而不畅,可配攻下药,攻逐积滞,消除病因。
对肠道寄生虫病,攻下药与驱虫药合用,可促进虫体排出。
根据“六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理论,以攻下药为主,配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等,用于治疗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肠梗阻等急腹症,有很好的疗效。
牛牛很注意师父用药,配伍组合的逻辑思维,经常问为什么?
有一味药叫大黄,几乎每一位病人是大便秘结,目赤肿痛,几天不大便,总有大黄的身影。
下午病人走完清净下来,牛牛就献殷勤,小手端着热水晃晃悠悠放地上,给师父脱鞋,开始洗脚。
师父说,这样不好吧,我自己来吧。
牛牛犟劲儿来了,攥着脚摁进水里,撩啊撩,温热的水皮肤,洗下一天的疲惫,师父一天到晚不休息,脚脖子以下都是浮肿的。
手指点压就是一个窝窝。牛牛说,天天肿起来。热水洗过,休息一晚又好转,劳累一天又肿了。
这样反复,玲玲也搭把手,心疼师父,就说让师父早些休息,明天别应诊了,有徒儿应对病人。张仲景摆手说,不可不可,治病岂可游戏?
师父消除疲劳,情绪温和,牛牛开始催着师父讲述大黄的药性归经理论,治病应用知识。张仲景心里灌了蜜那般甜,笑着说,听好了……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药材称为北大黄,主产于青海,甘肃等地。
药用大黄药材称南大黄,主产于西川。秋末茎叶枯萎或次年春发芽前采挖。除去根须,刮去外皮,切块干燥,生用,或酒炒,酒蒸,炒炭用。
大黄药性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药物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关于大黄的应用范围很广,多种病症都可治。而且疗效显著。作为首选攻下药,堪称大任。
大黄可治积滞便秘,本品有较强的泻下药力,能荡涤肠胃,去腐生新,为治积滞便秘之要药。
又因大黄苦寒沉降,擅长泄热,因而实热便秘尤为适宜。常与芒硝厚朴枳实配合,可增强泻下攻积药力,为急下之剂,用治阳明腑实症,如大承气汤,来自《伤寒论》记载。
偌大黄用量较轻,与麻仁杏仁蜂蜜等润肠药合用,则泻下药力缓和,如麻子仁丸,来自《伤寒论》记载。
若里实热结而正气虚者,当与补虚药配合,可攻补兼施,标本兼顾。
若热结而气血不足者,配人参当归芍药,如黄龙汤,来自《伤寒六书》记载。
牛牛此时接到神仙老人信息,配合张仲景讲述大黄药材的补充相关知识。
若热结伤津者,配麦门冬,生地黄,玄参等药,如增液承气汤,来自《温病条辨》记载。
若脾阳不足,冷积便秘,可与附子,干姜等药相配,如温脾汤,来自《备急千金要方》记载。
张仲景看牛牛突然如获至宝一样高兴,就知道有神仙老人指点,徒儿的医学知识更加渊博,默默祝福。
牛牛说,师父,大黄还有别的疗效吗?
张仲景回答,有啊,你听着……
大黄可治血热吐衄,目赤咽痛。本品苦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泄,又具清热泻火,凉血止血药力。常与黄连,黄芩合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如泻心汤,来自《金匮要略》记载。
玲玲也提问,热毒疮痈,烧烫伤可治吗?
张仲景耐心解释,大黄可治。本品内服外用均可。内服能挺热解毒,并借其泻下通便药性,使热毒下泄。治热毒痈疮疔疮,常与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药合用;
治疗肠痈腹痛,可与牡丹皮,桃仁,芒硝等药合用,如大黄牡丹汤,来自《金匮要略》记载。
神仙老人又发来信息,牛牛看看是大黄外用能泻火解毒,凉血消肿,治热毒疔疮痈肿,如治疗乳痈,可与粉草共研末,酒熬成膏的金黄散,来自《妇人良方》;
用大黄治口疮糜烂,多与桔梗白矾等粉末搽患处,来自《太平圣惠方》记载。治烧烫伤,可单用大黄粉,或配地榆粉,用麻油调敷患处。
张仲景又看见牛牛收到信息,笑着问,徒儿还有想学的吗?
牛牛说,想学,玲玲也说想学,少年争相给师父洗脚,水声哗啦哗啦,温热也传进脚心,温暖全身。
张仲景更有耐心讲述,大黄可治淤血诸症,本品有较好的活血化瘀通经药力,可下瘀血又清瘀热,为治疗瘀血症的常用药。
治疗妇女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者,常与桃仁,土鳖虫等药合用,如下瘀血汤,来自《金匮要略》记载。
治疗妇女瘀血经闭,可与桃核,桂枝等药相配,如桃核承气汤,来自《伤寒论》记载。
神仙老人发信息补充,大黄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常与当归,红花,穿山甲等药合用,如复元活血汤,来自《医学发明》记载。
玲玲说,热病痢疾,黄疸,淋症可治吗?
张仲景说可以呀,大黄具有泻下通便,导湿热外出之功,因而可用治湿热蕴结之症。与黄连,黄芩,白芍等药合用,治肠道湿热积滞的痢疾。治疗湿热黄疸,常配茵陈,栀子,如茵陈蒿汤,来自《伤寒论》记载。
神仙老人补充,大黄治疗湿热淋证,常与木通,车前子,栀子相配,如八正散,来自《和剂局方》记载。
此外,大黄可“破痰实”,通脏腑,降湿浊,用于老痰壅滞,喘逆不得平卧,癫狂惊痫,大便秘结者,如礞石滚痰丸,来自《养生主论》记载。
张仲景讲述大黄药材的用法用量,水煎服,5~15克。外用适量。
使用药物注意,大黄为峻烈攻下药品,易伤正气,非实证不宜妄用。大黄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谨慎用药。
又因大黄药性沉降,且擅长活血祛瘀,因而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忌用。
大黄用药也要鉴别,生大黄泻下力强,因而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
大黄久煎则泻下药力减弱。酒制大黄泻下药力也较弱,活血作用较好,宜用于瘀血症。大黄炭则多用于出血症。
古籍《神农本草经》记载:“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癓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本草纲目》记载:“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烈,潮热谵语,黄疸,诸水疮。”
大黄的药理作用,大黄能增加肠蠕动,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促进排便。大黄有抗感染作用,对多种细菌感染,白喉病,伤寒杂病,肺炎,痢疾,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由于含有鞣质,可引起泻后又有便秘现象。有利胆和健胃作用。此外,还有止痛,保肝,降压,降低血液粘稠等作用。
牛牛说,大黄药材太宝贵,对因郁火引起各种瘀血证实热症药力峻猛,就像威力强大的箭簇一击而中!
玲玲说,我回到金门岛也带着大黄籽种,开垦荒地,人工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