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爱兰简单把自己这次来的意思说明了以后,赵建国陷入了沉思。
他点起了一根烟,抽了两口,然后转身对钱爱兰说:“爱兰啊,我们现在的供应商都是定点的,也是合作了多年,我们出口的丝织品呢也是定量供应,所以你想要插进来,真是不太做得到啊。”
钱爱兰这个时候从包里拿出她带过来的丝线样品,她走上前递给赵建国:“赵主任你看看,我们丝线的质量,我保证在厂里的批次都是和这个是一样的。”
赵建国接过丝线样品,认真的看了,确实钱爱兰带过来的样品质量不错,而且他们给的出厂价也不高,甚至是低于他们厂里拿货的价格,但是己经签订的供应合同是不能把人家的单给取消掉的,他没有这么大的权利。
赵建国一脸无奈地看着钱爱兰,摇了摇头说道:“爱兰啊,你这个产品确实不错,我也很想帮你这个忙。但是你也知道,我们厂可是国营大厂,有着严格的采购流程和标准。我们的供应商都是通过公开招投标选定的,这可不是我说了算的呀!”他顿了顿,继续解释道,“而且,就算我想帮你,也得走正规的程序,不能随便就给你开绿灯啊。所以,真的很抱歉,我实在是爱莫能助啊!”
钱爱兰听他这么说着,也知道人家把话己经说尽了,她失望地低下了头,觉得自己再强求也没意思。
东西送到了,样品也看过了,人家帮不上忙,她再留着也没意思,她决定找下一家,或许碰碰别的机会。
她起身,准备向赵建国告辞:“我知道您的难处,那我就告辞了,厂里还等着我的好消息呢,我得再去别地试试。”
赵建国见钱爱兰准备走了,心有不忍,他拦住了钱爱兰:“你别慌,我们企业不行,不代表我不能帮你介绍到别的企业,我这里有个认识很多年的老朋友,他是私营的企业,他走的路子更野,也更灵活,他们生产的东西也有些小众的商家会去拿货,我这就给你写个介绍信,你去找他,说不定能派上用场。”
赵建国不紧不慢地打开抽屉,然后从里面取出一张洁白的纸张和一支黑色的水笔。他轻轻地将纸张铺平在桌面上,接着拿起笔,熟练地拧开笔帽。
只见他略微沉思了一下,便开始动笔书写。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每一个字都显得苍劲有力,仿佛他要将自己的全部心意都融入到这封介绍信中。
赵建国的动作优雅而流畅,没有丝毫的犹豫和停顿。他的字迹清晰工整,一行行字如行云流水般展现在纸上,让人不禁感叹他的书法功底之深厚。
钱爱兰失望的心里又燃起了希望,她知道赵建国是个好人,也珍惜这么多年来他师傅带他的恩情,他介绍的人应该是靠谱的。
告别了赵建国后,钱爱兰按照他写的地址,来到苏州郊区的一个厂子里,介绍信上的人名叫徐年,她按照介绍信上的地址,找到了这家佳年丝绸厂。叫这个名字,应该是徐年加上另外一个人名字的原因吧。
来不及多想,钱爱兰首奔丝绸厂门口,向看门的大爷问了好,然后说自己要找徐年。
“徐厂长啊,他刚出门,你有提前约吗?”大爷问钱爱兰。
钱爱兰拿出介绍信给大爷,大爷看了后,告诉钱爱兰,他们的厂长应该会在晚饭前会厂里,因为他就住在厂子的后面。
这时的钱爱兰己经饥肠辘辘,她一早下了火车到现在己经快下午两点了也没有吃饭,她决定先吃了饭再回来等徐年。
大爷推荐她去街对面,那里有很多的小吃痁。
钱爱兰走在苏州郊区的路上,这个时候才放下心境来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苏州护城河贯穿着整座城市,西月的风正是春风拂面,让人觉得心情很是惬意,她就近找了家旅店住下,她想着如果今天见不到徐年,那就明天再来,她得先找到旅店,不然等下天黑了她就没地方去了。
找好了旅店,她又随机找了家面店,她给自己点了碗三虾面,这碗面真是惊艳到钱爱兰了,三虾面取河虾的虾籽、虾脑、虾仁制作而成,汤汁鲜味浓郁,面条筋道,一碗热乎乎的汤面下去,钱爱兰觉得体力瞬间回来了,难怪是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呢,这苏杭的东西就是好。
吃完了面,钱爱兰又回到了佳年丝绸厂,吃饱了住宿也办好了,她就可以专门在这里等着徐年厂长回来了。
她坐在过道的椅子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感觉这厂里的效益还是不错的。
她想着,如果佳年丝绸厂能够要了他们厂里的丝线,那该多好啊!
想着想着,她就靠在椅子上睡着了。再醒的时候,她是被人拍醒的,钱爱兰抬头看,一个中等个子的年轻人在看着她:“女同志,你找我吗?”
来人正是徐年。钱爱兰整理了下自己的头发和衣服,不好意思地对徐年笑了笑:“徐厂长,不好意思,我是X市丝织品厂的钱爱兰,这次是来推销我们厂里的丝线,赵建国给我介绍的您。”
钱爱兰把赵建国的信件拿出来给徐年看,徐年认真地看完了,抬眼看了眼钱爱兰,问:“你有丝线样品带来吗?”
“有有。”钱爱兰说着,连忙把样品拿了出来。
徐年认真看了样品以后,抬头问钱爱兰,这种一样的丝线你们厂里有多少?”
“现有的500斤左右吧,如果是要保证这个质量。”
“嗯,我就是要确保这个质量,我想要800斤,下周五前交货可以吗?不瞒你说,我今年下午出去谈了个单,人家要3800条大丝巾,要求我们在半个月内交货,如果你们可以在下周五前把800斤丝线全部运到的话,我们就签合同。”
这个惊喜来得太突然了,但是时间实在紧张,钱爱兰也确定不了,因为必须生产线上开始加班加点了,她对徐年说:“徐厂长,有电话吗?我打个电话。”
“有,你随意。”徐年指指边上的电话机。
钱爱兰拨通了丝织品厂的电话,那头传来汪辉的声音:“厂长,我这里谈了一单生意,人家要我们厂里最优等的丝线800斤,是个急单,下周五前就要交货寄到,我们寄最起码需要两天的时间,那就是下周三前要上车,能做到吗?”
汪辉没想到钱爱兰带来是这么好的消息,在电话那头,他抑制不住的激动:“爱兰,你和他谈,我们本周发货一批,让他们先加工,然后你和他谈到下周日前到货,看看是不是可靠,如果可以,我们这里今天晚上就开始动工,等你的好消息。”
挂了电话,钱爱兰转达了汪辉的想法,徐年因为迫于急单,一下子也找不到那么多存货的厂,而且钱爱兰他们的厂的丝线质量确实可以,再加上又是赵建国推荐的,多方原因,徐年答应了钱爱兰的要求。
真的是令人意想不到啊!所有的事情都如同被一只看不见的手精心安排好了一般,如此的顺风顺水。没有遇到任何阻碍或者意外,一切都在按照预期的方向发展,甚至比想象中的还要顺利得多。这种感觉就像是走在一条铺满鲜花的道路上,阳光明媚,微风拂面,让人心情愉悦,充满了希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