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水浒:武松的靖康保卫战
铁血水浒:武松的靖康保卫战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铁血水浒:武松的靖康保卫战 > 第0070章 明教方圣公

第0070章 明教方圣公

加入书架
书名:
铁血水浒:武松的靖康保卫战
作者:
东阳浪客
本章字数:
4364
更新时间:
2025-05-21

方百花自觉失态,急以袖掩面,拭去泪痕。

正襟危坐,强颜笑道:“都头此来,非止问罪,若有差遣,但说无妨。”

武松心下稍宽,道:“方娘子可知神霄派?”

“自然知晓。”

“神霄派教义较之明教若何?”

“其以官家为长生大帝君,蔡京、童贯辈皆为仙官,不过谄媚朝廷。”

“然则朝廷崇信,神霄弟子各处得蒙优渥,诸多道观,乃至寺院皆改奉神霄神明。无论教义如何,终为教众谋得实利。”

“莫非都头欲改明教规制?此事断不可为!明教自唐时传入,便奉大明尊为主,岂能尊官家为神?此乃断我明教根本,纵公孙师兄与家兄亦必不从。”

“可知明教自何方传来?”

“波斯。”

“波斯在何处?”

“在……在极西之地。”

“明教典籍可有传承?”

“因涉官府,故只得口耳相传。”

“如何保无篡改之弊?”

“这……虔诚信众岂敢曲解摩尼光佛教诲?”

“摩尼光佛生于何地,诞于何时?”

方百花一时语塞。

“太上老君生于何地、何时?其《道德经》可曾失传?”

方百花默然不语。

武松又道:“方娘子何以信此无根无源、不知所云之教,反不信太上?”

方百花道:“我亦熟读道藏,然道家仅讲求修身养性,崇尚清静无为、顺其自然,并无济世之志。”

“若以明教教义改良道家理念如何?”

“都头究竟意欲何为?”

“某欲救令兄,亦欲救明教,更欲救方娘子。”

“莫非都头欲效化胡之说,更易明教源流,再去【末世己临、不事君父】教义,以求朝廷认可?”

“有何不可?方娘子既通佛道典籍,编撰合乎朝廷心意之新教义,想来易如反掌。”

“可……”

方百花一时语塞,眼神挣扎,良久方道:“都头,世间果无纯粹信仰乎?”

武松叹道:“至纯之信仰,便是不强求于人。当方娘子传教之时,岂非正要改变他人?此便是强人所难。世间万事皆然,下至父子兄弟,上至朝堂君臣。”

方百花默然良久,幽幽道:“家兄素主抗朝廷,必不从命。”

“娘子意下如何?”

“都头教我顺从,我便顺从。”

“某欲面见圣公。”

“我与都头同去,家兄恐有官府追缉,故而不在城中。”

“李通长老、王寅长老可是己见圣公?”

“家兄以教主加冕为由召集众人,恐欲借此起事,故我不愿前往,亦不愿相见。”

“方杰为何未去?”

“不欲其卷入其中。本欲令其随都头行事,以改其暴躁性情,不意反使其嗜杀成性。”

“方娘子悔矣?”

“我前日恶梦,与都头对坐言谈之际,都头忽以利刃刺我心窝。”

“此事断无可能。”

“都头何以如此笃定?”

“某只诛仇敌,莫非方娘子欲与某为敌?”

方百花默然。

武松行至厅前,对潘金莲道:“嫂嫂,某有公务,今日恐不得归家,烦请告知兄长。”

遂与方百花离了安济坊,转瞬没入风雪之中。

独留潘金莲立于门前,满面怅惘。

武松与方百花各乘骏马,自阳谷西门而出,向南疾驰。

阳谷西南行约二十里,便是清河县境。

清河县处大名府、郓州、濮州交界之黄河故道侧。

自真宗朝以来,黄河屡屡改道,大名府所在河北之地,正是黄泛之区。

河道频迁,致旧日界河更易,清河县遂半属京东西路,半属河北东路,成郓州与大名府共治之地。

所谓共治,实则无人治理。

清河由是愈加混乱,虽无大股强人,然除城镇外,遍地流民盗贼。

自西南往清河县,距城五里处有笃马河,河窄水深,自西南流向东北。

河东有黑虎岭,高约百丈,官道穿岭而过。

武松策马转入岔路,望见白雪覆顶之山头,忽觉朔风陡烈。

山如卧虎蛰伏,雪冠随山脊起伏。

山脚几株老槐寂寂,枝头积雪为风卷散,露出斑驳树皮,恍若战甲残片。

登岭之路虽仅半里,却临时设置数道哨卡。

守卡之人非寻常喽啰,皆识方百花,故而通行无阻。

至岭顶,早有二人相迎。

那二人前导引路,方百花低声相告:

白面无须青年名石宝,精壮中年僧人叫邓元觉,皆其兄心腹。

穿过密林,前有巨石。

石上立一人,着黑袍,戴黑笠,纹丝不动。

邓元觉于十丈外驻足,道:“武都头,圣公有请。”

武松按刀,沉思片刻,解下饮虏刃,交与方百花。

方百花一怔,接过饮虏刃,冰凉如雪。

见武松大步向前,不由握紧。

石宝低赞道:“是条汉子。”

邓元觉亦颔首。

只见武松跃上巨石,循方腊目光北望。

笃马河对岸隐约可见竹口镇,再北即黄河故道。

漫天飞雪,目力难及,惟余苍茫。

方腊叹道:“大好河山,毁于昏君。武都头何苦为朝廷奔走?”

武松道:“若圣公为天子,某亦愿效犬马之劳。”

方腊微侧首,讶然道:“据舍妹所言,都头素来反对对抗朝廷,今日何出此言?”

“赵家拥兵自重,夺取皇位,却重文抑武,连燕云亦不能复。倘有圣公这般雄才,能取而代之,某自当鼎力相助。然则圣公今有几何兵马,几何粮草?”

“刘邦不过百余人便敢举事,今某有数十勇将,数万信众。朝廷历来盘剥江南,自今上即位,酷爱奇石怪木,屡征花石纲,更致民怨沸腾。某若振臂一呼,诛贪官、反赵宋,必有无数受欺压之百姓响应,江南之地,唾手可得。”

“圣公麾下或有猛将,然教众与随从百姓皆乌合之众,或可暂据州府,待朝廷大军征讨,圣公何以应对?”

“朝廷北防契丹,西征党项,焉有余力讨伐?某据州府,自当募兵积粮,上下同心,岂有守不住之理?”

“江南乃朝廷财赋重地,小乱或可置之不理,若公然造反,占据州府,朝廷必停外战,全力征讨圣公。”

方腊默然。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