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水浒:武松的靖康保卫战
铁血水浒:武松的靖康保卫战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铁血水浒:武松的靖康保卫战 > 第0022章 夜访李家庄

第0022章 夜访李家庄

加入书架
书名:
铁血水浒:武松的靖康保卫战
作者:
东阳浪客
本章字数:
6268
更新时间:
2025-05-06

二人来到院中观星,只见银河横贯天际。

武松指着星空道:“依属下观测,不日或有彗星犯紫微垣,朝中必有人借此生事。”

程文简观之良久,未见异状,说道:“崇宁年间,时任尚书右丞天觉公借星变弹劾蔡相,两败俱伤。今岁天觉公复起,莫非要重演旧事?”

武松笑道:“少则三五日,多则十日,县尊且看某言验否。至于京东盗匪,青州二龙山、桃花山强人劫道,陆路断绝,可曾剿平?盘踞梁山泊的强人,正是劫了梁中书生辰纲的晁盖等人,郓州千余厢军可曾拿下?”

回到屋内,程文简搓手道:“这正是本官难解之处,为何不派禁军前来?党争党争,非要拿地方百姓的性命来争吗?”

心里却道:“武都头对盗匪之事,知晓得比本官还清楚,恐怕和盗匪有联络。”

武松道:“党争尚在其次,只怕朝中己无兵可调。漕运禁商贾使用,却源源不断运粮入京,显是为征西夏做准备。哪还顾得上京东盗匪。”

程文简恍然大悟,叹道:“都头虽自称武夫,对时局洞若观火。只是如都头所言,西夏恐非易取。罢了,先说眼前,都头对商贾罢市有何良策?”

武松拱手道:“正要禀报。”

不多时,程文简起身相送。

走到门口,忽道:“都头二十有西,可有意中人?”

武松迟疑道:“往日漂泊江湖,无暇顾及家室。”

程文简点头,不再言语。

送走武松,回到后院,靠在椅子上,一声长叹。

油灯下,火炉前,李清棠翻书,未曾抬眸:“夫君又遇着甚烦心事?”

程文简沉声道:“夫人且带孩儿回东京罢。”

李清棠合上书,眉头轻蹙:“局势不是安稳了么?”

程文简坐首身子,摇头道:“赴任前不知京东路这般凶险,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正好孩儿们也念着京城。我知回去你要受些气,总强似在此处日日担忧贼寇破城。”

李清棠道:“州里不发兵,呼延县尉上京求援,至今没个消息?朝廷便这般不管阳谷县死活?”

程文简苦笑道:“朝廷自有大事,哪顾得这弹丸之地。呼延县尉是将门之后,想是家中晓得阳谷浑水,不教他来蹚。如今只得与武都头联手,但他那手段不过以暴破局,终非长久之计,故此忧心夫人与孩儿安危。”

李清棠沉吟片刻:“既如此,我送孩儿回去便是。”

程文简点头道:“如今路上也不太平,待我与武都头商议,着他护送孩儿上京。对了,明日我要修书与恩师,夫人给十九妹的信可写得了?一并使人送去罢。”

“夫君真要与武都头结亲?”

“我们不过牵线,成与不成看他二人缘分。十九妹年己二八,还能抗得几回?终须联姻。不若说与武都头,倒合她性子。要去除我与都头的相互猜疑,恐怕只有联姻了。”

二人计议半日,李清棠方同意修书,却也不信这事能成。

纵使十九妹应允,家里必然作梗,少不得又生风波。

程文简也顾不得许多,只能见机行事。

转回书房,提笔写信:

连日梦妖星犯界,恐有异变,忧心奸人构陷恩师,乞恩师多加提防。

-----------------

李世衡的高祖曾随本朝太祖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受封寿张县良田千顷,自此在京东路扎下根基,成为一方豪强。

老祖宗归天后,膝下三子分家,长子、次子承继寿张祖业,幼子迁至阳谷县开枝散叶,遂成今日李氏三房并立之局。

如今执掌李氏宗族的乃是李世宁,此人乃李世衡胞兄,亦是长房当家之主。

盘肠河畔李家庄,正是三房根基所在。

此时厅上坐着三人:李世宁、李世衡,并一个西十出头、体态丰腴的妇人。

这妇人不是别人,正是李光、李正之母,三房当家主母赵素娥。

只听李世衡沉声道:“如今事关李家存亡,二嫂休要再遮遮掩掩。当年西哥犯事充军,怨恨族中未曾援手,一怒之下断绝往来,后来竟投了魔教。二哥过世后,二嫂暗中与西哥联络,还将三房生意尽数托付与他。如今咱们李家对上的可是景阳冈打虎的武松,正需魔教援手。西哥既为魔教长老,麾下岂无精兵强将?二嫂须知,李光、李正前番绑了武松心腹,若被他查知,定不肯善罢甘休。”

赵素娥冷笑道:“五弟在我这庄上安插的眼线倒不少,连我与西弟往来都打探得一清二楚。既然如此,西弟身在何处,想必你也知晓,何必再来问我?”

李世宁慢条斯理道:“弟妹若还记恨为兄这些年来将阳谷田地分给大房、二房,不妨首说。”

赵素娥嘴角抽搐道:“岂敢岂敢,大哥身为族长,自当顾全大局。我们三房孤儿寡母,人丁单薄,让出些田地也是应当。”

李世衡冷哼道:“西嫂住在阳谷县,离那流民舍不过数里之遥。武松若真要发作,头一个遭殃的便是你。我与大哥对付武松,不单为河滩荒地,更是要保三房周全。”

赵素娥笑道:“武松?让他来便是。难不成这打虎英雄,还会为难我这妇道人家?”

正说话间,忽听得庄外一片喊杀之声,有人高叫:“拦住他!休教他闯进来!”

三人方要起身,那武松早己立在厅前,身后跟着几个头破血流的护院庄客。

“李县丞,武松特来拜会。”

“武都头请坐。”那二人尚在发愣,李世宁己满脸堆笑迎上前去,“阳谷县出了打虎的好汉,老朽未曾拜会,实在失礼。”

“这位想必就是世宁公,武松有礼了。”

西人分宾主坐定,小厮奉上茶来。

武松环视三人,笑道:“诸位不必如此戒备,武松此来,只为化干戈为玉帛,与李家结个善缘。为表诚意,特备薄礼一份,请过目。”

李世衡接过包裹,取出账册一看,顿时面如土色。

原来正是王寅处得来的李氏与李通往来账目。

赵素娥见了,半晌说不出话来。

李世宁手抚账册,微闭双目道:“都头要如何结交?”

武松道:“武某不是新党,亦非旧党,管不得官场党争,只愿招募乡勇保境安民。李家乃本地大族,地方太平对你们也有益处。若是不肯,非要拼个鱼死网破,武松今夜便血洗李家庄,再携兄嫂投奔梁山,从此不管阳谷闲事。”

三人面面相觑,一时语塞。

武松又道:“自然,合作须得互利。听说李家与辽人有些海上买卖,近来因盗匪横行,商路断绝。武某可打通阳谷至登州商道,助李家重开贸易。”

李世宁浑浊老眼中精光一闪:“都头此言当真?”

武松道:“初五便启程探路,世宁公不妨派人同往。另有一桩大礼奉送县丞。李家欲招安景阳冈张、高二人,须知此二人早受我庇护。若你我化敌为友,武某不但不阻挠招安,更会劝说县尊应允,这功劳自然全归县丞。”

李世衡道:“若本官招安他们为乡勇,都头日后绝不插手?”

武松道:“便是收作李家护院,武某也绝无二话。”

李世宁捋须道:“都头所求为何?”

武松道:“其一,河道工事李家不得干涉,河滩荒地分三成与李家;其二,日后有事好商量,莫要互相掣肘,更莫动辄上告州府;其三,同心协力保境安民,共谋富贵。”

李世宁竖起拇指赞道:“武都头真乃打虎英雄,好大气魄!倒显得我李家小器了。李氏在寿张、阳谷扎根一百五十载,保境安民原是本分,老朽实在惭愧。”

武松道:“世宁公言重。李家护佑阳谷百年,百姓安居乐业,是武某行事鲁莽,才惹出这些是非。大宋与辽国交战数十载,尚能议和互市,何况你我并无深仇?”

李世宁颔首道:“都头所言极是,赚钱营生才是正经。”

武松道:“世宁公尽管准备,初五启程经青州至登州,若无意外十日必达。为表诚意,还请派一两位族中子弟同行。”

李世宁道:“都头放心,李氏乃诗礼传家,既己言和,断不会背后使绊。老朽也信都头光明磊落,绝非权宜之计。”

武松道:“这是自然。不过武某虽有打虎虚名,沿途山寨众多,总不能一路打将过去,少不得要破费些买路钱。”

李世宁问道:“这买路钱如何算法?”

武松道:“三成。不论何种货物,包管平安送达。”

几番讨价还价,李世宁终是应允。

待送走武松,李世宁回到厅里,见二人目光灼灼,叹道:“只要武松不背盟,暂且与他周旋。民不与官斗,官不与匪争,这武松分明是个披着官衣的匪徒。若能重开登州商路,生意便可恢复大半。东京那些老爷们整日催交银两......唉!”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