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我一定奉还回去,不会放过一个
从忠靖侯府里用了午膳,宋绾又陪着林老太太说了一会儿话才离开。
林相礼送着宋绾出去,一直送宋绾上了马车。
马车驶动,宋绾转身掀开身后的帘子,看到林相礼的身形依旧站在原地,她的心微微一紧,又默默放下了帘子。
到了邢先生那里,宋绾一去就问:“能知道那是什么药么?”
邢先生引着宋绾去单独的屋子里坐下,皱眉将药拿出来,又看着宋绾叹息道:“这种药我从来没有见过,也没有任何味道,实在难以确定到底是什么。”
“但这种药的毒性很厉害,我昨晚试着给老鼠喂了一点,那老鼠就快不行了,我试着喂了许多解药都救不过来。”
“但是那只老鼠还没有死,只是不会爬了,也不会叫,看起来快死了,又迟迟不死。”
宋绾听到邢先生的话便确定了,自己被下的药就一定是这个。
症状已经很相似了。
还有昨天沈致远来自己那里打量她的神情,她也看得清楚。
沈致远一定知道药没在了,所以特意过去了自己那里一趟,想看看自己的反应。
想到这里,宋绾连忙对着邢先生道:“我中的就是这种毒药,先生有法子找到这到底是什么毒么?”
邢先生摸着胡须低声道:“只要是毒药,医书上应该就有记载,你别着急,我慢慢翻阅医书,应该就能找到。”
说着邢先生又看向宋绾:“再有与你说一件好消息,我师傅下月就会回来了。”
“听说是有人特意多方打听到了下落,千里迢迢去请的,我师傅出手,你身上的毒应该不是大问题。”
宋绾听见有人千里迢迢去请,不由就想到了顾万山。
她打断自己的思绪,轻轻点头:“那就好。”
又喃喃道:“但愿我身上的毒能够解开。”
只是宋绾自己也知道,她吃了五年的毒药,解毒不是说解就能解的。
但只要有一点希望,她也不想要放弃。
对面邢先生叹息道:“你放心吧,我还没见过我师傅有解不开的毒,如果有的话,我师傅想尽办法也会尽全力的。”
宋绾轻轻点头。
从邢先生那里出去,宋绾没有直接回沈府。
她去了一家茶楼,静静坐在窗前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这一刻的心里无比的寂静,等到坐了一会儿才回去。
她才刚回沈府,就在门口处看到赵氏身边的一个婆子在门口处等着,一见到宋绾就低声道:“少夫人,我家夫人这时候请您过去一趟。”
宋绾皱了皱眉,还是过去了一趟。
去的时候,赵氏,沈若秋,沈致远都坐在屋子里,像是在特意等着她一般。
宋绾过去坐在了椅子上,这才低声问出来:“怎么了?”
沈若秋已经等不及的开口了:“你不是说让我们明日去你外祖母的生辰宴上去么,可是我身上一件首饰都没有,你难道都不给我借两件首饰?”
宋绾看了眼沈若秋,她发上簪着木簪,连耳坠都没有戴。
从前的的沈若秋,巴不得将所有的首饰都戴在身上,如今这么素净的时候倒是很少见。
显然,所有的首饰都被沈长荣给偷走了。
不过沈若秋太素净的话,别人看她就会天然带着一股同情,倒是没必要。
宋绾镇定的回答:“我倒是可以给三姑娘借一支簪子和一对耳坠,不过三姑娘可一定要还我。”
沈若秋高兴的立马答应:“你放心,我到时候一定还。”
宋绾笑了笑,想起从前沈若秋在自己这里借了多少的首饰,最后都是不了了之的,现在沈若秋心里估计也是打着这个主意。
不过宋绾现在不想计较,到时候也容不得她不愿还。
宋绾淡定的笑了下:“那我待会儿让人给你送去。”
沈若秋得意洋洋,就知道二哥在这里,宋绾定然不敢放肆。
沈致远也很满意,现在的宋绾还算懂事。
宋绾又看了一眼屋内的众人:“还有事情要说么?”
赵氏看了宋绾一眼:“没事了。”
宋绾点点头,站起身就离开。
黄氏看着宋绾走了,也不动声色的退下去,去追宋绾。
她在半路上对着宋绾的后背喊:“弟妹。”
宋绾站在原地等着黄氏过来,黄氏喘息着看着宋绾问:“要是沈家人真的想要弟妹的命,弟妹会怎么对他们?”
宋绾笑:"要是真的,我一定奉还回去。"
“不会放过一个人。”
黄氏一下子满意了,她看着宋绾:“还是照着原来的计划做么?”
宋绾点头,又看着黄氏:“大嫂,辛苦你了。”
“放心,我不会亏待你的。”
黄氏连忙道:“弟妹别说这话,我也要他们付出代价。”
她现在对沈家人的恨不比宋绾的少。
看着黄氏离开,云嬷嬷在宋绾的身边小声问:“黄氏可靠么?”
宋绾笑了下:“我也没有完全靠着黄氏,如果黄氏不中用,我还有另外的法子。”
云嬷嬷这才放心的点点头。
回了荷花居,乘风给宋绾说了一个丫头的名字,叫云春。
那个丫头是上次宋绾从母亲那里一起带回来的,今日晚娘在一处树下留了一封信,很快云春就去拿了那封信,接着就说生病了要出去一趟买药。
宋绾问:“去哪儿了?”
乘风连忙道:"去了药铺。"
宋绾点头,又问:“回来了么?”
乘风便道:“中午回来的,回来后又去了那个树下,我看应该是将药给了晚娘。”
宋绾开始细细想云春这个丫头,也没什么印象,倒是旁边的云嬷嬷对宋绾开了口。
她对宋绾道:“云春从前一直都是在夫人里屋伺候的,她原本是卫姨娘从外头救回来的小丫头,那丫头伶俐,卫姨娘将那丫头带去夫人那里,求夫人给她一口饭吃。”
“当时夫人心善,那丫头来的时候才八九岁,夫人看着不忍心,就让那丫头留在院子外头做个打扫什么的。”
“后来那丫头十分勤快,做事情也麻利,院子里的都夸那个丫头,夫人也看她办事得力,就让那个在里屋里面伺候了。”
“在里屋伺候她也很勤快,也不探听个主子什么,很是机灵。”
“要不是这回姑娘选了她来,估摸着她往后在夫人身边怕能成个贴身大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