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赵云,得了一个多子多福系统
我叫赵云,得了一个多子多福系统

第72章

加入书架
书名:
我叫赵云,得了一个多子多福系统
作者:
未知
本章字数:
2402
更新时间:
2024-07-22

“兄长,你来了!”蔡琰做不出乳燕投怀的举动,却是双眼闪着崇拜的目光看着赵云。

赵云凑着脑袋过去,靠近蔡琰的耳边,轻声说:“什么时候改叫我夫君?”

蔡琰瞬间红霞满面,退了一步,低着头细声说道:“我未满十六,还不可嫁娶。”

赵云得寸进尺道:“那我想抱你,怎么办?”

“不理你了!”蔡琰转身跑走了。

蔡邕从内屋出来,看到女儿羞红着脸跑开,就知道她的心上人来了。

蔡邕摇了摇头,大有感叹有了郎君忘父亲的失落。

赵云上前拜会:“岳父安好。”

蔡邕失笑:“还未过门,你就厚着脸皮叫吧。”

赵云赔笑着:“迟早的事。岳父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明日可随我启程前往元氏郡城了。”

蔡邕感慨:“当初助你得常山太守之职,却不想成了老夫后半生所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人生世事无常啊……”

赵云:“岳父能跟随小婿,小婿甚感荣幸。然则岳父一生才学渊博,就此荒废也是可惜。不如帮小婿培养人才如何?”

“老夫好为人师,自然欣喜答应。”蔡邕还以为是什么事,原来只是培养学生,这容易。

赵云道:“小婿打算在元氏郡城创办一个大学堂,以类教化,专科培养人才。”

蔡邕有些意外:“以类教学,专科培养?”

赵云回答道:“非只传儒家之道,而是容纳百川!”

蔡邕脸色惊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董仲舒所提倡,汉武帝采纳,推崇天下,治理大汉二百余年了。

儒家学术,为大汉治国思想,你岂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私自更改?”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

这一政策几乎为以后各代统治者所遵奉,长达两千年之久,对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各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这种思想培养出来的人,忠君爱国,一股脑子就是视死如归的精忠报国,赵云作为管理者,统治者,自然也是欢喜得很,自然不会去更改。

赵云解释道:“岳父误会小婿的意思了。以类教学,专科培养,并非不学儒学,而是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多学旁学,以致于用。”

蔡邕不喜道:“既然已经罢黜百家,又何必重拾?”

赵云:“那小婿问岳父,家有家规,这是儒学之道吗?”

蔡邕:“孔子为师,家规常设,自然儒学之道。”

赵云:“那国有国法呢?”

蔡邕:“国家,国家,国法自然是家法的延续罢了。”

赵云:“那为何不叫国规?国法之道,起于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秦国商鞅的变法,便是延伸李悝法家之道,致使秦国一统天下。

至始皇帝李斯又往前改进,助秦始皇管理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言合一为:国法!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本是法家学说,只是儒道融合了罢了。”

把战国作为一个时代的名称,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以后,已经开始使用特指战国七雄时期。

蔡邕自然明白魏国李悝法家起始。

只是他还是不明白:“子龙何意?”

赵云郑重道:“岳父,我们华夏文化远古流传至今,岂是单单儒学之道?大汉虽然独尊儒,但是一国之治又岂能是一家之学可治的?

儒家之学,更像是一锅煮水,融合了百家以治国。

法家以制,约束万民;

墨家机关,鲁班技艺,修建房宿,开路搭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