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午,
苏秋上工剁猪草的时候,和花婶的提了一嘴出来住的事。
花婶上午就听说要来两个女知青,一琢磨就知道女知青们的屋挤不下。
眼下听苏秋这么问,花婶出于好意说:“婶子倒是乐意你来我们家住,我们家有三间房,我和他爹一间,家里还有两个老人,剩下的一间是个杂物柴房,儿子闺女偶尔住,挪一挪倒也能住。”
苏秋一噎,花婶家她自然是去过的,家里有两个老人,还有一儿一女,再加上他们两口子六口人。
这种环境肯定更不方便。
苏秋笑着委婉说:“花婶,我习惯一个人住,想要租一个一整间。”
花婶一听,觉得这丫头没必要,就好心劝道:“你这孩子,在村里找一整间住指定得出房钱,谁家钱是大风刮来的,你长得瘦小,不如就在知青点儿凑合挤挤。”
苏秋有些无奈,就说道:“婶子,挤几天还能凑合,日子久了也累人。”
花婶听人这么说,也就没再劝,帮着回忆起村子里的人家。
眼下还没计划生育实施,家家户户都大几口人,老人小孩儿就是大头,房屋也都紧够住。
红河村数得出来空闲房子人家,也就孤家寡人秦老太和魏家住土屋的老太太。
秦老太已经被耿娇她们抢先一步,苏秋已经不考虑了。
至于魏奶奶,倒是为人不错,苏秋其实有考虑过,但想到卫野已经搬过去住了,她就有些犹豫。
搬是一定要搬出来的,要真没有合适的人家,她就去找魏奶奶家问问。
花婶看人不说话,就帮衬着说:“苏知青,你还是去秦老婆子那边问问吧,那边要比魏家这边强。”
苏秋听闻摇头,“我们知青点的两个姑娘已经去那边了,人家就出租一间,已经住满了。”
说罢,苏秋又道:“魏家奶奶为人不错,看着很和蔼,我先去问问吧。”
听闻魏老太,花婶立马阻止道:
“苏知青,那魏老太早些年就有些拎不清,对自家两个亲孙子不管不顾,跟魔怔了一样就人卫野一个大孙子,把人惯成个刺头,眼下又聋又瞎,而且听说卫野搬过去了,你一个姑娘家去了得被他们欺负死。”
苏秋扶额,“花婶,没那么夸张啦。”
她觉得花婶哪里都好,但是就喜欢道听途说,绝对是说八卦的一个好手。
连魏奶奶都帮卫野,说明卫野品行值得,再说能把一个老人家扔在后山的土屋不管,那魏家一家子就没好到哪儿去。
反之一个老人家能把没有血缘关系的孙子疼爱,这才是真正慈祥善良之人。
花婶啧啧摇头,“你这姑娘还是年轻,有些人就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该劝的我可是劝你了,以后被欺负别后悔就成。”
苏秋拉着人笑笑,“那不能,我知道花婶一片好意,眼下这不是没法子了吗,再说我又不是个软柿子,任由人拿捏欺负,婶子放心吧。”
花婶被逗笑了,“那成吧,你先试试,不行了到时候再说。”
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花婶对苏秋也算有个大概的了解,人不大但很有主意,确定了的事旁人轻易劝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