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声,字子骏,南直隶徽州府人(今安徽黄山市),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清军攻破南京,金声同门生江天一,推官温璜等率众在徽州休宁起兵抗清。
与宣城丘祖德,泾县尹民兴,贵池吴应箕,绩溪万曰吉等相照应,上表隆武帝,授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
八月,清军分三路围攻徽州府,金声等依凭丛山关险隘抵抗清军,后兵败被俘,拒降被杀。
徽州府紧挨着江西,而江西巡抚黄澍是金生的好友,所以金生才会向左军求援。
左梦庚顿时陷入了迟疑,这其实关乎着左军的下一步行动。
左梦庚原本是计划向西发展,吞并湖南壮大自已的实力,但是现在金声的求援打破了左梦庚的计划。
左梦庚当即连夜召集众人商议对策,是东进还是西进。
只见江西巡抚黄澍慷慨激昂的说道,
“将军,这正是一个天大的好机会,现在建奴刚占据南京,根基不稳,烽烟四起。”
“一旦将军东进,必然群起响应。以我左军的实力和将军的能力,拿下南京不在话下。”
“一旦南京在手,将军必然名声大震,大业成矣。”
一众将领顿时十分意动,要知道当初大家都是跟着左良玉去打南京的,只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虽然中途在铜陵大败,退回了九江,但是现在在江西站稳了脚步,还兵强马壮。
现在再次攻打南京似乎正是好时候。
左梦庚不着痕迹的摇摇头,自已手下的人才还是太少,特别缺乏有战略眼光的人。
还好本将军才能卓越,智谋深远,本将军就是那个最强的人才!
左梦庚站起身来拍了拍掌,
“哈哈,说得真好。”
黄澍顿时大喜,喜滋滋的凑了上来,
“将军,那就依计东进,下官这就撰写讨伐建奴的檄文。”
左梦庚突然脸色一冷,重重的说道,
“此时东进南京,无异于取死之道!”
众人一听顿时脸色大变,这东进南京怎么成了取死之道?
只见左梦庚说道,
“如今大势,建奴已得天下二分之一,而我们不过江西一省之地,此时贸然和建奴决战实在不智。”
“就算本将军英明神武,一战拿下南京,也会面临建奴的反扑,还有福建背后的小动作。”
“如此两面受敌,我们左家军能坚持到何时?”
“若是我们不攻打南京,建奴就不会把主要目标放在我们身上,而是福建的隆武帝身上。”
“如此我们便有时间发展壮大,直到能和建奴彻底抗衡。”
“所以本将军最终的决定还是西进,攻略湖南。”
黄澍完全不尴尬,立马拍马屁道,
“将军果然睿智,一眼就能看穿事实,一眼就能洞穿真相。”
“能为将军牵马坠蹬,鞍前马后,真是下官的荣幸啊。”
“下官坚决拥护将军西进的策略,至于徽州府的金声,下官其实和他不熟。”
南昌巡抚李犹龙也马上站出来,
“将军高瞻远瞩,智谋深远,放眼当下实乃当世第一人矣。”
“每当念起将军,下官就心头发热,那是对将军最为真挚的敬爱。”
左梦庚顿时哈哈大笑,手下的人虽然废物了一点,但是听话啊。
不过现在自已不过一省之地,靠自已一人还能玩得转。
但是以后地盘大了,就算是把自已给累死也不可能面面到位,看来得物色一些合适的谋臣了。
“好了,西进的策略不变,但是徽州府的金生还是要救。”
黄澍顿时面露不解的问道,
“将军既然已经定好策略,为何还要去招惹建奴,万一激怒了建奴,发兵来攻我江西,这可如何是好啊?”
左梦庚哼哼两声,留下一句让人听不懂的话,
“总有一些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金生在明末或许只是一个昙花一现的小人物,却是民族气节的体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在南京满朝勋贵大臣尽皆俯首投降,跪舔满清的时候,还能以一书生之躯公然起兵反清。
即使很快就兵败被杀,但是他的勇气值得人永远敬佩。
左梦庚当即下令让马士秀率军一万进入湖南,联系顺军的旧部。
马士秀原本就是李自成的部将,崇祯十年归降左良玉。
另外左梦庚准备亲自带兵入徽州救援金声。
这天南昌府的织造局很是热闹,南昌知府李犹龙带着数百商人参观织造局。
其实商人们对左军的织造局一直就很感兴趣,生产出来的布匹不仅质量好,还价格便宜。
关键量还大,一直都是商人们争抢的货品。
如今南昌附近的商人接到南昌知府李犹龙的邀请参观织造局,商人们那是受宠若惊。
左军进了南昌后,多次发布公文鼓励商业发展,并保护商人的合法利益。
左军也确实没有打商人的主意,也就是找几个大士绅和两个藩王借了点钱。
而且左军的军纪简直和传闻中是天差地别的,传闻左军军纪败坏,无恶不作,狗路过都要挨巴掌的那种。
但是现实却是左军军纪很好,虽然和宣传中“饿死不掳掠,冻死不拆屋”还差得远,但是确实不扰民。
南昌知府李犹龙带着一众商人参观织造局,织造局的规模可把商人们给吓坏了,工人居然高达两万人,日产布匹五千。
商人们只知道织造局规模很大,但是怎么也没有想到规模这么大。
一路上商人们参观了什么叫流水线,从原料,到纺织,到成布,每一步都有专人负责。
而且每一道工序都有人专门控制质量,这就是织造局布匹质量好的关键。
特别是看到上万人纺织的现场,简直闪瞎了商人们的钛合金狗眼。
常言道,人数满万,无边无岸。
当人群数量达到一万时,那场面可谓壮观至极!密密麻麻的人头攒动,如潮水般涌动不息。
而且这么多人聚在一起,丝毫不乱,每个人都专注于手上的工作。
那麻利的动作,那的精神状态,是商人们从未见过的。
商人们可记得要让手下的工人老老实实的,那就得使用鞭子。
当商人们好奇的问出这个问题,只见李犹龙一脸骄傲的回答道,
“那是因为工人们心中有将军,手上有力量,当然将军发明的计件制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