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人们神奇的发现,
前一天还宣称要将胡训与孙泳恩恋情挖掘到底的报纸突然没了动静,
刊登的都是一些纯绿色新闻,
慢慢的,地产大水喉包养港姐冠军的事情渐渐在香江没了声音。
时间飞快,转眼就来到了11月中旬,
因为墨西哥政府的倾泄,世界白银价格被压到每盎司2.8美元。
胡训动用个人流动资金70亿港元,兴华银行30亿港元,
以均价3美元的价格,一个月的时间,买入了6亿7千万盎司白银期货。
亨特家族操纵世界白银价格的时候,也只用了几亿盎司白银,
如果胡训的持有量曝光出来,将引起所有国家的轰动。
好在胡训拥有多家银行与多个证券公司,
通过几万个户头,神不知鬼不觉的完成了操作。
1974年12月10号,
香江股市哀鸿遍野,
恒生指数跌至150.11点冰点,
这还是香江股市自火爆之后第一次暴跌。
市民发财梦彻底破碎,
数以万计的市民走上了天台。
这次股灾对工业化后的香江经济打击巨大,
这次股灾的影响一直持续到80年代,
才随着香江经济的振兴而重新恢复生机。
随着股市的彻底崩盘,无数的泡沫彻底破碎,
香江的经济出现严重衰退,
其中以工业、制造业、小型轻工业遭受的打击最大。
大批工厂倒闭、制造业上下游公司破产,
失业、破产者人数剧增。
受股灾影响最严重的地产业直接萎靡不振,
地价、楼价双双跳水,下跌超40%。
这个时候能笑出来的香江商人没有几个,
胡训绝对是最大声的那个。
股灾降到冰点,
散户们将之前捂在手里舍不得抛的股票一股脑全部抛了出来。
兴华证券仅用了一周时间,动用五亿资金,就完成了胡训预设定的目标,
有些公司甚至超额完成。
达到预定目标,胡训没有停止,继续注资,收购目标公司股票。
1974年12月17号,
兴华证券收购金门建筑23%股票、青州英坭25%股票,
胡训安排兴元投资全部收回金门建筑与青州英坭的股票,
兴元投资收到股份后,接连举牌金门建筑与青州英坭,申请进入董事会。
随后安排兴元地产做出一份物业重建计划,
计划将今年从中环收购的两栋物业大厦重建。
然后用这份重建计划作为敲门砖,
让兴元地产执行董事楚天前去拜访金门建筑与青州英坭的大班,
详细阐述兴元地产的中环重建计划、后续营建计划以及入股两家公司的原因。
随后,兴元投资顺利进入金门建筑与青州英坭的董事会。
在董事会上,楚天开始按照胡训的意愿,试探两家公司对于收购是否存在抵触心理。
就在楚天挨个秘密接触两家公司的董事会成员时,
中环王者--置地集团宣布了一个名为“置地广场”的计划,
整个计划分为三期,
第一期,重建只有20多年楼龄的历山大厦;
第二期,拆卸重建告罗士打行、旧连卡佛行及温莎行;
第三期,拆卸重建公主行及公爵行。
计划将9栋大型写字楼大厦以及位于太子大厦和文华酒店内的商场由天桥连接,形成以天桥相连的商厦网,
打造一个全新的置地广场。
第一期计划投资6个亿,总计划耗时十年,
是香江有史以来最为宏大的重建计划。
他们因此做出控股一家建筑公司的商业决定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既可以亲自把控工程进度和质量,
又可以将一部分的工程利润收回自已口袋,
胡训意识到,自已与置地、或者说怡和集团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要来临了。
前世的置地,先是通过收购少量股票的形式进入金门建筑董事会,
然后以换股合并的方式轻松对金门建筑完成收购。
如果这一世,他们还用这招的话,那么胡训对于收购金门建筑来说拥有巨大的优势。
1974年12月的最后一周,
兴华证券这边突然发现金门建筑的股票发生异动,
有人在市场上大量收购金门建筑的股票。
胡训立马猜到了对方就是怡和集团。
另外,兴元投资这边,
金门建筑的董事会也收到了怡和集团进入董事会的申请。
此时兴元投资已经持有金门建筑25%的股票,
于是胡训一边安排叶辰在证券市场上扰乱怡和集团,
一边让兴元投资干扰怡和集团进入董事会。
同时安排兴元投资去联系获多利公司,
经过一番密谈后,
晚上六点,获多利公司出面召开记者招待会,
宣布代表兴元投资以每股3港元的价格、现金收购的方式,
收购1440万股金门建筑股票,
将持股比例增持至49%。
此消息一出,全港哗然,
金门建筑当天下午收盘价是2.4港元,
兴元投资相当于溢价25%进行收购。
金门建筑总股本是6000万股,
这是所有人都能够查到的消息,
按照兴元投资的收购方案,
说明他们此时已经拥有了最少25%的股份。
隔天,香江各大报纸纷纷在头条报道这件事情,
兴元投资刚在8月份收购了一家美资外籍公司,
如今又将枪口调转,打起了英资集团的主意,
兴元投资被誉为香江华商界最耀眼的一颗新星,同时也寓意着华商崛起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