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王绕柱
公元前 227 年,咸阳宫一片庄严肃穆。秦国日益强大,有席卷天下之势,各国皆为之胆寒。燕国太子丹为挽救国家危亡,派荆轲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
荆轲带着樊於期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在秦舞阳的陪同下,来到咸阳宫向秦王献上降表。嬴政听闻燕国使者带来如此大礼,心中大悦,在咸阳宫大殿召见他们。荆轲手捧盛着樊於期首级的木匣,秦舞阳则抱着装有地图的匣子,一步步踏上大殿的台阶。
然而,秦舞阳毕竟年轻,没见过如此宏大威严的场面,刚走到大殿中央,便脸色骤变,浑身颤抖起来。秦国大臣们见状,纷纷投来疑惑的目光。荆轲心中暗叫不好,却神色自若地回头一笑,向秦王解释道:“北方蛮夷之人,未曾见过大王的威严,所以才这般惊慌失措,请大王不要怪罪。”嬴政虽心中起疑,但见荆轲镇定从容,便压下疑虑,令荆轲将两件“礼物”呈上。
荆轲接过秦舞阳手中的地图匣子,稳步走到秦王近前。他缓缓打开地图,当地图完全展开时,一把锋利的匕首露了出来。说时迟那时快,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迅速拿起匕首刺向秦王嬴政。嬴政大惊失色,本能地向后一挣,竟扯断了衣袖,躲过了这致命一击。
荆轲紧追不舍,秦王嬴政一时无法抽出佩剑反击,只能绕着大殿中的立柱奔逃。大臣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呆若木鸡,一时不知所措。按秦国法律,大臣上殿不得携带兵器,而殿下的侍卫没有秦王命令又不能擅自上殿。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御医夏无且急中生智,他将手中的药囊奋力向荆轲掷去。荆轲被这一砸,攻势稍缓。秦王嬴政趁机得到喘息之机,在大臣们“王负剑!王负剑!”的呼喊声中,他将长剑转到背后,抽出宝剑,砍向了荆轲。
荆轲眼见行刺己然无望,心中悲愤交加,但他并未放弃最后的挣扎。只见他怒目圆睁,双手紧紧握住那柄锋利无比的匕首,用尽全身力气朝着秦王狠狠地掷去!然而,嬴政毕竟也是久经沙场之人,反应极其敏捷,就在那电光火石之间,他迅速侧身一闪,险之又险地避开了这致命一击。
荆轲见状,心知今日己是难逃一死,但他毫无惧色,依旧奋勇向前。可惜,此时众多秦兵己纷纷涌上前来,他们手持长剑,如潮水般涌向荆轲。尽管荆轲武艺高强,但终究寡不敌众,身上很快就被多处刺伤,鲜血汩汩流出,染红了脚下的土地。
终于,荆轲再也支撑不住,摇晃着身子缓缓倒下,重重地摔在了一片血泊之中。至此,这场惊心动魄的刺杀行动以失败告终。
“秦王绕柱”这一惊险万分的场景,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流星一般,划过漫长的历史长河,深深地烙印在了人们的记忆深处。荆轲虽然未能成功完成自己肩负的使命,但他那种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侠义精神,却犹如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后人心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勇往首前。
而经历了此次生死大劫的秦王嬴政,非但没有被吓倒,反而愈发坚定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他深知,要想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铲除一切阻碍。于是,嬴政加快了他征战天下的步伐,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卓越的政治智慧,一路势如破竹,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最终建立起了一个幅员辽阔、前所未有的大一统帝国——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