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坐上皇位后,在很多方面确实展现出比朱祁镇更出色的治国能力。
在危难之际,朱祁钰临危受命。当时,朱祁镇御驾亲征却在土木堡惨败被俘,明朝精锐损失殆尽,京城面临瓦剌大军的首接威胁,朝野震动。朱祁钰果断承担起领导责任,在于谦等大臣支持下,迅速稳定局势。他积极组织北京保卫战,调兵遣将、筹措粮草、安抚人心,成功击退瓦剌,保卫了京城安全,避免了明朝重蹈北宋“靖康之耻”的覆辙,这一举措极大地稳定了明朝的统治根基,彰显出他在危机时刻的果敢与担当。
在治理国家方面,朱祁钰也有诸多积极作为。他重视整顿吏治,广开言路,选拔贤能之士充实朝廷。同时,大力发展经济,采取一系列措施减轻百姓负担,促进农业生产恢复和商业发展,使得明朝社会经济在经历土木堡之变的动荡后逐渐恢复元气。
与上述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朱祁镇这位年轻的皇帝,其在位期间的种种表现着实难以令人满意。他年纪轻轻便登上皇位,尚缺乏足够的阅历和治国理政的经验。就在这样稚嫩的状态下,他却轻易地受到了以王振为首的一众宦官们的蛊惑,头脑发热、不顾众人劝阻,毅然决然地亲自率军出征。可叹的是,由于他在军事战略方面存在严重的决策失误,最终酿成了土木堡那场惨烈无比的大败仗。这场溃败对于大明王朝而言,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国家的综合实力因此而大幅削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
待到朱祁镇成功复辟重新登上皇位之后,本应吸取过往失败的教训,励精图治、重振朝纲,但他却再次犯下大错。只因偏听偏信奸佞小人的谗言,竟狠心将于谦等忠心耿耿的贤臣良将残忍杀害。如此行径,不仅令无数忠臣义士心寒齿冷,更是首接破坏了朝堂之上原本相对清明的政治生态环境,使得整个朝廷陷入一片混乱。
不过,话虽如此,我们也不能就此断言朱祁钰就没有任何缺点可言。当他坐稳皇位并确保自身地位稳固之后,权力欲望开始不断膨胀。一方面,他坚决不愿意主动迎接朱祁镇回归京城,另一方面,甚至妄图废掉当时的太子,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储君。这种种举动自然而然地引起了朝廷内部各方势力之间激烈的争斗和矛盾冲突,极大地动摇了大明王朝统治根基的稳定性。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朱祁钰渐渐地沉迷于骄奢淫逸的生活享受之中,对于处理繁杂的朝政事务渐渐变得有些敷衍了事、消极怠工起来。
总体而言,朱祁钰在面临重大危机时展现出的应对能力和治国理政初期的积极举措,表明他在治理国家上有比朱祁镇更优秀的一面。虽然他也有缺点和不足,但综合对比,在大多数方面朱祁钰坐上皇位后的表现要优于朱祁镇,他对明朝的延续和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