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上天考试,万朝吃瓜好兴奋
古人上天考试,万朝吃瓜好兴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古人上天考试,万朝吃瓜好兴奋 > 第 83章 大明最后的骨气

第 83章 大明最后的骨气

加入书架
书名:
古人上天考试,万朝吃瓜好兴奋
作者:
桔子园的镜冶
本章字数:
2252
更新时间:
2025-03-07

# 大明最后的骨气

明朝,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印记的朝代,即便在风雨飘摇的末世,依然展现出令人动容的骨气。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无疑是大明骨气最鲜明的体现。明朝定都北京,首面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天子之尊坐镇国门,彰显出抵御外敌、守护疆土的决心。这份勇气和担当,不同于以往一些朝代偏安江南、委曲求全。

崇祯帝在李自成大军兵临城下时,没有选择逃亡或投降。他于煤山自缢,以死捍卫帝王尊严,践行了对国家的责任。“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这遗书之中,满是无奈与倔强,他宁死也不愿苟且偷生,给大明留下了最后的体面。

且说在那广袤无垠的民间大地之上,亦从不缺少拥有铮铮铁骨、浩然正气之人。其中最为人所称道者,当属那位坚守扬州的史可法大人。彼时,清军兵临城下,气势汹汹地前来劝降。然而,史可法却宛如一座巍峨耸立的山岳,丝毫不为所动。清军见状,竟假借多铎之威名连续致书五次,妄图以高官厚禄来诱使其归顺。但史可法一心只为保卫大明江山,对这些书信连看都未曾看上一眼,便将其弃置一旁,全然不予理会。

时光荏苒,终至城破之日。史可法不幸被俘,但他毫无惧色,面不改色心不跳,展现出非凡的英勇与坚毅。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更是宁死不屈,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慷慨赴义,以身殉国。而深受其精神感召的扬州军民们,亦是群情激愤,纷纷拿起武器,与清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激烈巷战。他们舍生忘死,奋勇杀敌,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对大明王朝忠贞不二的壮丽赞歌。

除此之外,尚有众多秉持高尚气节的文人雅士,譬如黄道周先生。当南明政权己然处于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之际,他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投身于抗清大业之中。尽管最终因寡不敌众而兵败被俘,但黄道周一如既往地坚决拒绝向敌军投降。哪怕身处阴森可怖的刑场之上,他依然神色自若,镇定从容,以一种无畏无惧的姿态迎接死亡的降临。黄道周先生正是凭借自身坚定不移的信念以及大无畏的勇气,成功捍卫了儒家所倡导的道德准则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为后世子孙留下了一段段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传奇佳话。

此外,明朝的百姓同样有着坚韧的骨气。在清军推行剃发令时,无数百姓奋起反抗。“头可断,发不可剃”,他们以生命为代价,捍卫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尊严。

大明的骨气,贯穿于朝堂与民间。它是一种对国家的忠诚、对尊严的坚守、对传统的捍卫。即便王朝走向覆灭,这种骨气却深深烙印在历史之中。它告诉后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都不能丧失精神脊梁。这种骨气激励着无数后人在面对艰难险阻时,不屈不挠,奋勇向前,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熠熠生辉的一部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