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姜晓回到了那间位于老城区的姜家老店。
这里与【晓膳居】的奢华形成鲜明对比。餐馆不大,只有七八张老旧的木桌,灯光昏黄。空气中弥漫着老旧木料和淡淡的陈年油烟味,那是岁月沉淀下的痕迹。
墙壁上挂着几幅泛黄的老照片,那是她小时候扎着小辫子,踮着脚和爷爷奶奶在厨房里笑容灿烂的合影。锅碗瓢盆蒙着一层薄灰,案板上还有爷爷当年留下来的深浅不一的刀痕,每一道都见证着姜家厨艺的传承。
这里,是姜家三代人的心血,承载着无数回忆,也是她此刻唯一的避风港和立足之地。
但就连这仅存的避风港,也摇摇欲坠。桌上摊开一张皱巴巴的法院传票,上面赫然写着“强制执行”。通知显示,由于【晓膳居】天价赔偿金的连带责任和违约金,姜家老店也将在下周被拍卖抵债。
姜晓此刻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T恤,但即便如此简朴,也难掩她身上那股子明艳照人的劲儿。
她身高172厘米,身形纤瘦却不显柔弱,常年掌勺颠锅,让她拥有着一种健康紧实的肌肉线条,尤其当她利落地抬手、转身时,力量感十足。小巧的鹅蛋脸上,此刻虽然带着几天不眠不休的憔悴,眼下淡淡青影,却更衬得她那双狭长而深邃的凤眼,锐利得像能洞穿人心。
她的目光扫过传票,没有丝毫悲戚,只有深邃而锐利的光芒,像是在脑海中高速推演着一场复杂的棋局,每一个步骤,都指向一个明确的目标——翻盘。她不会像常人那样痛哭流涕,或陷入绝望。对姜晓而言,情绪是把双刃剑,她选择将它们转化为最锋利的刀刃。
债务,嘲讽,排挤,以及那些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这些并没有让她沉溺于所谓的“委屈”。她没有时间悲伤,更没有精力抱怨。那些无聊的情绪,在她看来,都只会拖慢她复仇的脚步。她只知道,谁把她推下去,她就要让他们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她要让所有看轻她、嘲笑她的人,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绝望。
餐馆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蹒跚走进来。那是姜晓的奶奶,手里提着一个菜篮子,眼中带着深深的担忧。她步履蹒跚,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压垮了几分。新闻上那些恶意满满的字眼,每一句都像刀子一样扎在老人的心上。
“晓晓,”奶奶轻声唤着,语气疲惫却又充满温情,“怎么又坐在这里发呆?这些天……你都没好好吃饭。”
她知道孙女承受了什么,但她更了解姜晓的倔强,那份宁折不弯的脾气,其实与她爷爷一脉相承。姜家的人,骨子里都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就像他们做的菜,看着平实,却蕴藏着让人惊艳的爆发力。
姜晓抬眼,看向奶奶。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柔软和心疼,那是她内心最深处,不愿被外界触碰的温柔。但很快,那份柔软被坚定覆盖。她不想让奶奶看到自己的脆弱,更不想让她为自己担忧。她的脸上依旧是那副冷硬的表情,仿佛外界的一切都无法撼动她分毫。
“奶奶,”姜晓的声音平静,带着一丝惯有的冷硬,却又对奶奶多了一丝旁人难以察觉的温柔和坚定,“我在想,怎么把这餐馆,变成金字招牌。那些欠我们的,一个都跑不掉。他们拿走的,我会连本带利地讨回来。”她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掷地有声,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信念。
奶奶听到姜晓的话,脸上露出惊讶而欣慰的表情。她颤颤巍巍地走到姜晓身边,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发,指尖有些颤抖。
“傻孩子,只要我们还在,餐馆就在。”奶奶轻声说,“我们姜家的厨艺,从来不是为了金钱和名利,是为了让大家吃上热乎的饭,感受到家的温暖。你爷爷常说,厨师的手,是用来创造奇迹的。晓晓,你的手,还能创造奇迹吗?”
姜晓没有立即回答。她缓缓起身,走向厨房,那里是她的战场,也是她的归属。她拿起一把菜刀,冰冷的刀身沉甸甸地握在手里。她感受着刀的重量与凉意,刀刃上反射出她那双野心勃勃,锋芒毕露的眼睛。
奇迹?那从来不是上天赏赐的。那是她姜晓,用这双手,用她的智慧和决心,一点点创造出来的。
那些自以为得逞的跳梁小丑,就等着看吧。她失去的一切,她会亲手,一点点,全部拿回来。甚至,更多!
她要用这一碟碟带着她“疯批”执念的家常菜,一点点,重新敲开食客们心门,也敲开她复仇之路的大门。她会告诉所有人,姜晓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