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女刘氏所居的奉宸宫,乃属于东宫之中西宫之一。明代北京建筑全盘糅合了南京风格,宫廷以园林方式。奉宸宫对应的正门为丽园门,而奉宸宫内还住着的有傅氏、东李。因着这比邻而居,两位娘娘平日里虽交集不多,却也算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芳邻”了。
自太子妃郭氏那日“亲切”拜访之后,刘氏居所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刘淑女心中虽对郭氏的来意存了几分揣测,但面上却不露分毫,依旧每日悉心照料着襁褓中的朱由检。
这日,距离太子妃来访己过了三日。午后阳光正好,透过窗棂洒在暖阁的地毯上,暖意融融。刘淑女正抱着朱由检,轻声哼唱着不成调的歌谣。
就在此时,宫女彩儿从外面快步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意外的神色,禀报道:“娘娘,旁边的傅选侍……前来拜访了。”
“傅选侍?”刘淑女闻言,微微有些诧异。
她与这位傅选侍,虽说是比邻而居,平日里在宫中偶尔遇见也会点头致意,但深交却谈不上,甚至可以说是有些陌生。自朱由检出生以来,这位“芳邻”也是第一次登门。
“快请。”刘淑女定了定神,将怀中的朱由检交给一旁的乳母陆氏,自己则起身理了理衣衫,准备迎接。
不多时,傅选侍便在一名宫女的陪同下,婷婷袅袅地走了进来。傅选侍看起来比刘淑女略年长几岁,容貌秀丽,眉宇间带着几分精明干练之气,与刘淑女的温婉内敛形成了鲜明对比。她今日穿着一身湖蓝色的宫装,头戴累丝嵌宝金簪,显得颇为得体。
“刘妹妹,多日不见,妹妹气色越发好了。”傅选侍一进门,便笑着开口,语气听起来十分亲热。
“傅姐姐说笑了,姐姐才是容光焕发呢。”刘淑女也连忙回以微笑,将傅选侍让至上座。
两人一番客套寒暄,分宾主落座。宫女奉上茶点。
傅选侍目光落在被乳母抱着的朱由检身上,眼中闪过一丝艳羡,笑道:“早就听闻妹妹诞下了五皇子,只是前些时日本宫身子有些不爽利,未能及时前来道贺,还望妹妹莫怪。今日特来看看妹妹和小皇子。”
说着,她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巧的锦盒,递给刘淑女:“这是姐姐的一点心意,给小皇子做个玩意儿,不成敬意。”
刘淑女接过锦盒,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把打造得十分精致的纯银长命锁,上面刻着“长命百岁”、“福禄双全”的吉祥字样。这礼物虽不算特别贵重,却也颇费心思。
“这……这如何使得?姐姐太客气了。”刘淑女连忙推辞。
“哎,妹妹这话就见外了。”傅选侍按住她的手,笑道,“你我姐妹一场,又住得这般近,给小外甥一点见面礼,也是应当的。快收下吧。”
刘淑女见她态度坚决,便不再推辞,谢过了傅选侍,命彩儿将长命锁收好。
傅选侍的目光始终不离襁褓中的朱由检,她膝下目前也有一女,此刻看着那粉雕玉琢、酣睡香甜的小婴孩,眼中那股子母爱几乎要溢了出来。
“哎呀,刘妹妹,你可真是好福气啊!”傅选侍由衷地赞叹道,“这小皇孙生得这般玉雪可爱,一看便是个有大福气的孩子!将来必定聪慧过人,前途无量。”
刘淑女听她夸赞自己倒没什么,但一听到她真心实意地夸赞自己的儿子,那份为人母的骄傲和喜悦便再也抑制不住,脸上笑开了花,眼角眉梢都带着满足的笑意:“傅姐姐过奖了,小孩子家家的,哪里看得出什么福气不福气的,只要他能平平安安长大,臣妾便心满意足了。”
话虽如此说,但那满脸的笑容,却将她内心的欢喜展露无遗。
傅选侍看着刘淑女那副幸福满足的模样,心中更是百感交集。同是太子的女人,她入宫也有些年头了,目前只有一女朱徽妍。眼看着比自己年轻的刘氏,一举得男,母凭子贵,要说心中没有半分嫉妒,那是假的。但更多的,或许还是一种对男丁的渴望和古代封建思想的偏见。
“妹妹此言差矣,”傅选侍继续笑着说道,“这哥儿眉眼清秀,天庭,一看就是个有大造化的。将来,妹妹可要享大福了!”
她一边说着,一边伸出手,想要轻轻摸一摸朱由检的小脸蛋,但又怕惊扰了他,只得在半空中虚虚地比划了一下。
刘淑女被她夸得心花怒放,连连道:“借姐姐吉言,借姐姐吉言。”
两位淑女你一言我一语,围绕着小皇子朱由检,气氛倒也显得颇为融洽。只是,在这融洽的表象之下,傅选侍那羡慕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的眼神,以及刘淑女那份因儿子而生的、不自觉流露出的骄傲,都为这场“芳邻”间的初会,增添了几分微妙的意味。
而朱由检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熟睡”,偶尔睁开眼,看到的就是傅选侍那双几乎要放出光来的眼睛,以及母亲那笑得合不拢嘴的模样。
他心中暗忖:看来,这孩子果然是后宫女人的最大筹码啊。
这位傅选侍,在东宫之中,算是一位资历不浅,却又不算特别拔尖的人物。她入宫的时间比刘淑女要早一些,性子也比刘淑女更为外向活络些,在宫中也积攒了一些人脉。
只是,她与刘淑女一样,都未能得到太子朱常洛特别的恩宠。
然而,傅选侍在原本的历史中,却与襁褓中的朱由检有着一段特殊的渊源。
许多年后,当朱由检历经坎坷,最终登上帝位,成为大明王朝的末代君王崇祯皇帝时,他的生母刘氏早己香消玉殒多年。崇祯帝自幼丧母,对母亲的容貌记忆模糊,心中一首存着一个巨大的遗憾,便是无法亲眼得见生母的画像。
为了弥补这份缺憾,他曾多方寻访,希望能找到能够准确描绘其母容貌之人。而最终,为他提供关键帮助,细致描述其母刘氏音容笑貌,使得宫廷画师得以绘出孝纯皇太后(朱由检登基后追封)真实画像的,正是这位当年与刘氏“比宫而居”的傅氏——彼时她己被尊为懿妃。
可以说,傅氏是崇祯帝追忆生母、寄托哀思的一个重要情感纽带。
当然,此刻的傅选侍,并不知道自己未来会扮演这样一个特殊的角色。她也不知道,眼前这个被她夸赞“有大福气”的小小婴孩,将会经历怎样波澜壮阔而又悲情的一生。
此时的她,看着刘淑女因儿子被夸赞而满脸幸福的模样,心中除了羡慕,或许还有一丝同为深宫女人的惺惺相惜。
毕竟,在这红墙之内,女人的命运往往与子嗣紧密相连。一个健康的皇子,不仅仅是血脉的延续,更是她们在宫中安身立命、博取未来的最大依仗。
傅选侍又与刘淑女闲聊了几句,大多是围绕着如何照料婴儿、以及宫中一些无关痛痒的趣闻。她言语间不时流露出对孩子的喜爱,以及对自己未能早日诞育子嗣的遗憾。
刘淑女听着,也只是温言安慰几句,并未深谈。她知道,这宫里的女人,各有各的苦楚,各有各的期盼。
待到茶过数巡,傅选侍见时辰不早,便起身告辞。
“妹妹好生歇着,改日本宫再来看你和我们的小外甥。”傅选侍笑着说道。
“姐姐慢走,臣妾身子不便,就不远送了。”刘淑女也起身相送至殿门口。
傅选侍离开后,殿内又恢复了宁静。
刘淑女回到暖阁,看着床上依旧睡得香甜的儿子,眼神中充满了温柔。她轻轻抚摸着儿子的小脸,心中却不由得想起了方才傅选侍那羡慕的眼神。
“我的儿,你可一定要平平安安长大啊……”她低声呢喃,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这深宫之中,多一个皇子,便多一份希望,但也可能多一份未知的风险。她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她只知道,她要倾尽所有,护得自己这个孩儿周全。
而朱由检在傅选侍离开后不久便醒了过来。他并不知道刚才那位傅选侍与自己未来会有那样一段特殊的交集。他只觉得,今天又多认识了一个小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