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刀客
保安刀客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保安刀客 > 第10章去印度

第10章去印度

加入书架
书名:
保安刀客
作者:
河家龙
本章字数:
11006
更新时间:
2025-02-08

马哈三又想去印度经商,他们准备妥当,背着枪,腰里别着保安腰刀,马哈三等人一路西行,穿越了茫茫沙漠和险峻的山脉。他们白天骑马赶路,夜晚则在野外露营。马哈三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商人,他深知在旅途中要保持警惕,因此他让其他人保持着警觉。

在经过了两个月左右的艰苦跋涉后,他们到达西藏附近,在一个树林里休息,突然来了一伙土匪,土匪骑马,拿长枪,有的拿马刀,将他们围住了,他们立即用枪瞄准他们。双方对峙下,马哈三打死一只乌鸦,这事对他们震慑很大,他们心里有些害怕。马哈三说:“咱们单挑,用刀,谁胜了就让他说了算,如果我们输了,这些财产你们拿走,要杀要剐请你们自便,如果我们赢了就要听我们的”。于是,两人拉开架势,双方举起刀互相砍,马哈三刀法精湛,耍起刀来虎虎生风,他耍了一套刀法。土匪向他砍来,他用力格挡,只听叮叮当当的,土匪刀已经砍的出现很多缺口,马哈三的刀却没有任何损伤。突然,马哈三一个转身,一刀砍到土匪胳膊,只是擦破皮衣,血流了出来。土匪说:“我输了,我们就听你的”。马哈三拍让他们离开,他也不杀他们。土匪就转身离去。他们休息吃喝之后后继续赶路,心里想这次真惊险。他们终于来到了印度的边境。这里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城市,到处都是商人和旅行者。马哈三带着他的货物来到了市场上,开始了他的生意。他的货物受到了当地人的欢迎,很快就销售一空。

他们到了印度,马哈三在印度待了几天,与当地的商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还参观了当地的寺庙和古迹,感受到了印度的文化和历史。他们没有见过电灯,汽车在飞奔,都是现代化的街道,没有见过水厕所,感觉很是新奇。感觉到干净卫生,一切都是新奇的。他们领略印度风情,采购大量商品,就返回国内。在国内在归途遇到土匪,土匪个个身高马大,背枪拿刀,很是狰狞。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然,紧握着手中的保安刀,与土匪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刀刃相踫,发出阵阵鸣响,他身形矫健,招式凌厉,每一刀都带着必杀的决心。土匪们也不甘示弱,他们挥舞着马刀,试图突破他的防线。然而,他的刀法精湛,防守严密,让土匪们始终无法得手。

在激烈的交锋中,他逐渐占据了上风。他的刀光如闪电般划过,土匪们纷纷受伤倒地。最终,他成功地击退了土匪,保护了自已和同伴的安全。他喘着粗气,看着地上的土匪,心中充满了胜利的喜悦。

马哈三带着他的保安人同伴们踏上了归途。他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回忆,回到了马步芳的领地。他把采购的武器弹药交给马步芳,还有一些印度商品由马步芳采购。回到领地后的马哈三受到了马步芳的嘉奖。但马哈三却高兴不起来,在印度的所见所闻让他意识到外面的世界变化万千,而他们所在之处却依然封闭落后。他向马步芳进言,希望能够学习印度发展商业贸易的模式,多与外界交流。马步芳听后虽有所触动,但仍犹豫不定。

不久后,战争爆发,周边势力觊觎马步芳的领地。由于之前采购的武器弹药,他们初期抵御住了进攻。但随着战事吃紧,资源匮乏成为了最大的难题。此时马哈三想起印度有一种特殊的物资可以制作简易的防御工事。他自告奋勇再次前往印度。这一次旅途更加艰难,不仅有敌人的封锁线,还要穿越交战区。然而马哈三凭借着勇气和智慧还是到达了印度。当他带着关键物资返回时,众人看到了希望。靠着这些物资,他们构建起坚固的防御,成功守住了领地。从此,马步芳更加重视马哈三,并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往来。马建设,这位来自保安人的大学生,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以其精通英语的才华和卓越的商业头脑,被选派前往印度经商。他担任了青海驻印度商务代表团副团长的重任兼任翻译,踏上了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征程。

在印度,马建设凭借着流利的英语和对当地文化的了解,迅速融入了当地的商业圈。他积极与印度商人沟通交流,寻找商机,拓展业务。他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赞赏。

在一次商务洽谈中,马建设凭借着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和出色的谈判技巧,成功地与一家印度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这一合作不仅为青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两地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合作做出了贡献。

保安人出了一个司令,他叫马铭,他国字脸,身材高大。官至河州第五区副司令,他去印度经商,让一名汉族代理。

马铭身穿军装,英姿飒爽,他的国字脸上透露出坚定和果断。他身材高大,威风凛凛,让人望而生畏。

在河州第五区,马铭担任副司令,他以公正和勇敢而闻名。他致力于维护当地的治安,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他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智慧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然而,马铭并不满足于仅仅在军队中发挥作用。他有着商业头脑,决定去印度经商。他相信通过贸易可以为自已和家乡带来更多的财富和机会。

在离开之前,马铭任命了一名汉族代理来管理他在河州的事务。他相信这名代理能够胜任这个职位,并且能够继续他的工作,维护当地的稳定和发展。

马铭踏上了前往印度的旅程,他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心。他希望通过自已的努力和智慧,在商业领域取得成功,为自已和家乡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他踏上了归乡的路途,心中满是对故土的思念。然而,在回来的路上,他决定前往沙特朝觐,这是他心中长久以来的愿望。

朝觐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了无比的虔诚和宁静。他与众多信徒一同祈祷,心灵得到了深深的洗礼。

从沙特回来后,他的生活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他不再担任副司令,他被邀请担任青海省的顾问,为当地的发展出谋划策。他凭借着自已的智慧和经验,为青海省的繁荣贡献着自已的力量。

同时,他还担任了活佛嘉木样的翻译。他精通藏语,因为他在幼儿时被一位藏族木匠收留,学会了藏语,他精通多种语言,能够准确地传达活佛的教诲和智慧。他的翻译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佛法的博大精深,也为佛法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他的努力下,青海省的发展蒸蒸日上。他有家室,他还娶了一个藏族老婆,他们生的儿子在拉卜楞寺当喇嘛。

保安人,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族群,他们以经商为传统。在民国这个时代,保安人的商业版图更加广阔,他们不仅在国内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展现出非凡的商业智慧,还勇敢地走出国门,前往印度和日本等地开拓市场。

在印度,保安人凭借着对当地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和独特的商业策略,迅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他们与当地商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将保安人的特色商品推向了更广阔的市场。在日本,保安人则以其精湛的手工艺和高品质的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他们的商品不仅在日本本土畅销,还出口到了其他国家。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国内经商的保安人却获得了比国外更高的利润。他们去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经商。这得益于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北京和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本,为保安人的商业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机遇。保安人在国内市场中不断创新,推出了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市场份额和口碑。

高陈家村马大哥的儿子一不拉去内蒙经商失败以后,把地给了地主,地主来后把他家粮食都拉走了。他们就借亲戚一点粮食生活。那年他又去松潘经商,生意很好,挣了钱回来,把土地赎回来了。他生了一个儿子,是个国字脸。长相很端庄。他就爱学习,学习很好,家里不让他念书,他就翻墙去读书,他叫马忠实。

抗日战争如火如荼,抗战正在进行。马家军收到老蒋抗日命令,马步芳命令他的一个师长马彪去抗日。他们组建抗日暂时编师,在马彪的带领下,甘青8000多的子弟都上了战场,跟着他打日军。保安刀在这个时候派上大用场,他们这些铁匠师傅们把那些保安刀做成了军刀送给马彪的队伍。

这些保安人秘密支持马彪打鬼子,因为他们人数很少,行不成气候,他们也是跟着回族走,他们主要是铁匠,以打刀种地为生。他们的支持也只是送一点刀子,去当兵之类的,涌现出了马哈三,李明轩这样的马家军的兵。虽然力量很薄弱,但是他们迁到大河家以后还是跟随回族走。回族是他们的带头大哥,他们在回族相处中过的不错。

随着时间推移,保安人的商业影响力逐渐扩大。其中一位年轻的保安人阿力木,立志要进一步拓展家族生意。他听闻印度市场有许多新兴的商业机会,便打算前去探索。

阿力木筹备许久,历经千辛万苦抵达印度。初到时,他面临诸多困难,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巨大。但他没有退缩,一边学习当地语言和习俗,一边寻找商机。

偶然间,他发现当地贵族对东方的精美刺绣极为喜爱,而保安人擅长刺绣。于是阿力木联系家乡的族人,开始往印度运送保安人的刺绣。

一时间,保安人的刺绣在印度上层社会风靡开来。阿力木赚取了丰厚的利润,他用这笔钱在家乡开办学校,聘请各地优秀教师,让保安人的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保安人在他的带动下,不仅商业更加繁荣,而且整体素质也逐步提升,在国内外的地位愈发稳固。

保安人走印度,走内蒙,走松潘,他们带着保安刀四处经商,把保安刀卖到四方。阿力木的成功引起了其他族群的注意,不少人前来找安人寻求合作。这其中有一位印度商人苏杰生,他看中了保安人的羊毛制品。詹姆斯找到阿力木,表示愿意投资共同开发这个项目。阿力木考虑之后答应了下来。他们改良了羊毛制品的工艺,使其更加柔软舒适且美观大方。新产品一经推出,就在国际市场上大受欢迎。

保安人的名声越传越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投身商业。他们带着先辈们的勇气和智慧,走向世界各地。曾经相对封闭落后的保安族,如今在商业浪潮中有了自已的一席之地。

然而,保安人并没有忘记自已的根源。他们用经商赚来的钱建设家园,改善族人的生活条件。学校越办越好,培养出更多有知识、有眼界的后代。保安人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着属于自已的辉煌篇章,他们的故事如同保安刀一般,坚韧不拔且闪耀光芒,流传于世间。

马哈三的保安刀卖到印度、西藏、内蒙。还有些保安人把保安刀卖到日本,买回珊瑚,贩卖出高价。马正武打刀技艺提高很快,他也学了很多武功。随着保安人的商业发展日益壮大,保安人中的年轻人都跃跃欲试。其中有个年轻小伙儿马强,看着族中的前辈们在各地经商获利,内心热血沸腾。他不顾家人反对,执意要去日本开辟新的商业路线。他带上自家精心打造的保安刀以及各种特色工艺品,踏上了前往日本的轮船。

刚到日本,他就遭遇了困境。语言完全不通,而且这里的商业规则与国内大相径庭。但马强没有气馁,他在码头做起苦力,边赚钱边学习当地语言。慢慢地,他结识了一位善良的老商人,在老商人的帮助下,他了解到日本贵族对奇特的东方刀具和饰品很感兴趣。

于是,马强开始展示他带来的保安刀和工艺品。精致的工艺瞬间吸引了许多人,订单如雪片般飞来。马强忙不过来,他写信回部落,召集更多年轻人过来一起打拼。随着业务增多,保安人的名声在日本也渐渐传开,他们带回了外部外汇他们可以在国际内兑换,进一步推动了整个保安人的商业发展和文化传播。

马哈三和保安人商人再次去印度经商,背着枪,腰里别着保安腰刀,一路上威风凛凛,像西天取经的人跋涉万里,只为去印度经商。一路上他们降妖除魔,与土匪斗争,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印度,看着印度繁华的市场,他们购买东西,在印度中国街清真饭馆吃饭,把印度货物带回国内。他们没见过干净整洁的街道,高楼林立,水厕所很干净,生意红火,一片繁荣景象。买回很多东西,来到国内,在拉萨出售货物,赚了一些钱,回到故乡。他们买回印度花纹刀,铁匠们都来参观这种刀子。

马步芳给了马哈三一笔钱,让他造几百把腰刀作为军用。他和马正武加班加点,连夜赶制,不到几个月就把刀子送到马步芳那里,马步芳很高兴,竖起大拇指夸他。他们又给马彪送去很多军刀,马彪用公款购买了了很多军刀说:“这下好了,打仗再也不怕没有好刀子了,我们一定会打败日本鬼子,把侵略者赶出祖国”。

印度的一切吸引他们前去,他们不辞辛劳,千里迢迢去印度。马哈三这次带领一帮人去印度,高陈家村王尕怒,马三十都去印度经商,他们身背长枪,腰里带着保安刀,一路上风尘仆仆出发,走到拉萨附近,遇到土匪,土匪个个人高马大,拿着马刀,他们朝他们赶来,走到跟前,有人拿枪瞄准他们,有人用刀架在他们脖子上,要他们交钱。他们嘴里念着经祈祷着,一面观察土匪。马哈三用枪瞄准土匪,一枪把他一只耳朵打破了,血流了一脸,土匪疼的哇哇大叫。另一个土匪向他用刀砍来,他用保安刀格挡,只听见哐当一声,土匪的刀子有了豁口,土匪不相信自已的眼睛,惊得目瞪口呆。他再次用刀砍来,马哈三用刀砍断他的大刀,土匪转身想逃,他一刀砍断土匪一只胳膊,土匪血流如注,疼的哇哇大叫,立即跪下求饶,其他土匪也怕了。其他土匪纷纷逃离,他们胆战心惊,骑马飞奔而去。

这样,他们继续向印度进发,他们到了边境,换了印度币,办了印度护照,就到了印度,他们住在中国街,去清真饭馆吃饭,他们考察市场,购买很多商品,就想回到国内出售。他们在那里拍照留影,个个西装革履,打扮的很洋气。这样住了一段时间,他们又往回赶,他们队伍里有个人叫马明,是高陈家村人,他初中文化,长相英俊,他在逛街时迷路了,女华侨将他带回她家,让她吃饭,住宿,第二天将她送回旅社。大家见到他,既高兴又气愤,有人想用鞭子抽他,他就把经过解释了,解释之后,大家气消了。他们买回印度的花纹刀,印度的毯子,饭盒,箱子等商品。他们考察市场,用低价买回很多商品,在国内出售。

高陈家村,李村,干河滩村,梅泊村,大坉村都有人去印度经商。梅泊和李村都是营伍人后代,是保安城里的兵的后代。高陈家是尕马家后代,干河滩是大马家也就是四个马家,大坉和梅泊相邻。高陈家和李村是相邻两个村,都是很近的,不足几十米距离。

马继援见了马正武,很是欣赏他,邀请他去昆仑中学读书,昆仑中学毕业生都成为马继援的基本军官。他们教刀枪棍棒,英语也教的好。他们的老师都是大学生,文化很高,带出一批很厉害的学生。

马正武苦学武功,刀枪剑戟都会一点,他努力学习英语,英语长进很快。李明轩也来昆仑中学任教一段时间,他也教英语。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