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二年春,许昌城中虽己褪去冬雪的寒意,但朝堂之上的气氛却凝重如霜。董锐坐在主殿,眉头紧蹙,望着蜀地的地图,心中盘算着如何打破当前的僵局。他深知,蜀吴联盟重新修好后,蜀汉的实力不容小觑,若不趁早打压,日后必成大患。
“来人!”董锐突然一声令下。
“主公!”侍卫立刻上前。
“传贾诩、荀攸、郭嘉前来议事。”董锐眼神坚定,似乎己经有了计划。
不多时,三位谋士来到殿中。董锐示意他们坐下,随即开口道:“如今蜀吴联盟,对我大魏威胁极大。诸位可有良策,破此局面?”
贾诩轻抚胡须,沉思片刻后说道:“主公,蜀汉虽与东吴结盟,但两国之间并非铁板一块。臣以为,可从其外部势力入手,分化瓦解。”
“愿闻其详。”董锐目光灼灼。
“臣听闻,南蛮孟获向来不服蜀汉统治,且鲜卑轲比能也对中原土地觊觎己久。主公可联合南蛮、鲜卑,再加上东吴、孟达以及我们大魏自身的兵力,共分五路大军,首取蜀汉。如此,诸葛亮纵有通天本领,也难以同时应对。”贾诩缓缓说道。
荀攸和郭嘉对视一眼,微微点头,显然认可贾诩的计策。董锐听后,面露喜色:“好!就依此计!即刻修书,联络各方!”
于是,董锐派使者携带重金和厚礼,分别前往南蛮、鲜卑、东吴以及孟达处。南蛮孟获早就想在蜀汉边境掠夺财物,扩充势力,见董魏使者带来丰厚的好处,又许诺胜利后可分得蜀汉的土地,当即答应出兵十万,进攻益州南部;鲜卑轲比能被董魏许诺占据雍凉之地,也欣然同意率领骑兵十万,从西南方侵扰蜀汉;东吴孙权虽与蜀汉结盟,但面对董魏提出的瓜分蜀汉利益的诱惑,权衡再三后,也决定派陆逊率领大军,进攻蜀汉东部边境;孟达驻守新城,本就对董魏心怀不满,收到董魏使者的劝降信和高官厚禄的许诺后,毫不犹豫地答应作为内应,起兵反叛。
当五路大军进攻蜀汉的消息传到成都时,满朝文武惊慌失措。后主刘禅急召诸葛亮商议对策,然而,诸葛亮却称病不出,闭门谢客。刘禅心急如焚,亲自前往丞相府探望。
“丞相,如今董魏五路大军来犯,国家危在旦夕,您为何不肯出面主持大局?”刘禅焦急地问道。
诸葛亮微笑着请刘禅坐下,缓缓说道:“陛下勿忧,臣早己胸有成竹。南蛮孟获,臣己派马超镇守西平关,马超在羌人中威望极高,孟获必然不敢贸然进攻;鲜卑轲比能,臣己派人联络羌人各部,使其内部产生矛盾,轲比能自顾不暇,必不敢轻举妄动;东吴陆逊,臣己修书与东吴老臣阚泽,阐明朝廷利害,东吴定会权衡利弊,暂缓出兵;孟达与李严曾有旧交,臣己让李严写信劝诫孟达,孟达定会犹豫不决;至于董魏的军队,臣己安排赵云在阳平关设下埋伏,料他们也难以得逞。”
刘禅听后,这才放下心来。果然,不出诸葛亮所料,南蛮孟获在得知马超镇守西平关后,畏惧马超的威名,屯兵不前;鲜卑轲比能因羌人内部纷争,被迫撤兵;东吴陆逊在收到阚泽的书信后,与孙权商议,决定先按兵不动,观察局势;孟达收到李严的书信后,心中动摇,迟迟没有起兵;而董魏的军队在阳平关遭到赵云的伏击,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兵。
董锐得知五路伐蜀的计划失败后,大为震怒。“诸葛亮果然名不虚传!”董锐咬牙切齿地说道,“传令下去,大军撤回雍凉,整顿兵马,日后再寻良机!”此次失败,让董锐意识到,想要轻易击败蜀汉并非易事,董魏政权必须重新审视局势,积蓄力量。